【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人行道路铺设,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原有的土壤表面逐步被房屋、大型基础设施及各种不透水的场地和道路所取代,引发城市热岛效应。我国在2014年正式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即利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城市设施控制雨水。保水路面能通过渗透作用收集雨水,缓解城市径流,进而避免城市内涝,并利用水分的蒸发形成潜热热流带走路面热量,其良好的蒸发降温性能对于缓解城市热岛也起到巨大作用。目前,保水路面广泛用于小区及室外人行道路中,对改善室外热环境、提高室外热舒适有重要作用。
2、1、传统透水混凝土基层只透水不保水;混凝土基层施工后还需要一定时间等待硬化,影响人行道铺设进度,不利于居民日常出行;后期维修方便,只需撬开更换即可,不像混凝土基层需要切割、破碎等步骤。2、目前蓄水砖大多数以砖体内设置空腔,添加或不添加吸水材料,空腔的存在降低了蓄水砖的强度,例如专利《一种生态砖》cn202123393638.0,包括:透水面层,由透水材料制成;蓄水基层,由再生骨料制成,层叠设置于所述透水面层底部,且所述蓄水基层中设有具有容纳空间的蓄水腔。蓄水腔会造成透水砖的强度低,易破碎,出水孔易被堵塞,导致透水性能较差,景观效果也较差。
3、装配式路面作为装配式建筑的分支,具有绿色、高效、节能节材的优势,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对象。传统工程施工过程中,都是使用临时道路,这样往往会完成施工后在现场留下建筑垃圾,不满足环保要求。而通过装配式混凝土路面的方法是能够在保证规定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既透水又保水,施工快,后期维护简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包括透水支撑砌块和第一保水砌块,所述透水支撑砌块包括一个或多个容纳部,所述第一保水砌块设于所述容纳部中。
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干个所述透水支撑砌块铺设时形成间隙部或未形成间隙部,形成间隙部时,所述间隙部内设有第二保水砌块,所述第二保水砌块的形状与间隙部相匹配。
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支撑砌块的形状选自正八棱柱、长方体、正方体或可紧密铺装的锯齿型。
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部为通孔或非通孔。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支撑砌块中各个容纳部的上表面积之和小于等于所述透水支撑砌块上表面面积的65%。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支撑砌块的长度和宽度不超过40cm。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支撑砌块1为钢渣透水混凝土制品。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水砌块和所述第二保水砌块的形状与尺寸相同。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水砌块为炉底渣-钢渣协同混凝土制品。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水砌块、第二保水砌块的强度均小于所述透水支撑砌块的强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3、(1)第一保水砌块、第二保水砌块填充到透水支撑砌块的容纳腔中,具有一定的强度、不易破碎,保水基层结构整体的支撑性较好,有利于保障人行道的安全性。
14、(2)保水基层结构采用装配式设计,砌块均为混凝土预制品,铺装方便,后续施工作业可无缝衔接,迅速完工,不影响居民日常出行;并且无需大型机械,噪音小,不扰民;不产生多余的建筑垃圾,施工后便于清理;后期维修方便,无需切割,只需更换损坏部件;
15、(3)保水基层结构具备透水功能,浸入路面的雨水可穿透基层,流入土层,避免人行道表面积水,有利于居民雨天出行安全;
16、(4)保水基层结构具备保水功能,雨天时可将一部分雨水保留在基层中,减轻排水设施的压力。晴天时保水基层中的雨水蒸发进入空气中,提高环境湿度,缓解干燥,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支撑砌块(1)和第一保水砌块(2),所述透水支撑砌块(1)包括一个或多个容纳部(11),所述第一保水砌块(2)设于所述容纳部(11)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透水支撑砌块(1)铺设时形成间隙部(4)或未形成间隙部(4),形成间隙部(4)时,所述间隙部(4)内设有第二保水砌块(3),所述第二保水砌块(3)的形状与间隙部(4)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支撑砌块(1)的形状选自正八棱柱、长方体、正方体或可紧密铺装的锯齿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11)为通孔或非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支撑砌块(1)中各个容纳部(11)的上表面积之和小于等于所述透水支撑砌块(1)上表面面积的6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支撑砌块(1)的长度和宽度不超过40cm。
7.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水砌块(2)和所述第二保水砌块(3)的形状与尺寸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水砌块(2)为炉底渣-钢渣协同混凝土制品。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水砌块(2)、第二保水砌块(3)的强度均小于所述透水支撑砌块(1)的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支撑砌块(1)和第一保水砌块(2),所述透水支撑砌块(1)包括一个或多个容纳部(11),所述第一保水砌块(2)设于所述容纳部(11)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透水支撑砌块(1)铺设时形成间隙部(4)或未形成间隙部(4),形成间隙部(4)时,所述间隙部(4)内设有第二保水砌块(3),所述第二保水砌块(3)的形状与间隙部(4)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支撑砌块(1)的形状选自正八棱柱、长方体、正方体或可紧密铺装的锯齿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11)为通孔或非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保水基层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倍倍,杨刚,金强,颜凡,梁纾钘,刘钰,叶天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冶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