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电气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变流器、永磁牵引设备、轨道车辆和功率单元组件。
技术介绍
1、在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可以采用永磁牵引设备作为车辆的行驶动力,利用变流器将直流转化为交流输出驱动永磁牵引电机,保障轨道车辆的稳定行驶。而在变流器中,通常需要在变流器的箱体内设置散热器对功率单元进行散热,以保障交流器的正常运作。
2、可是,在现有的变流器中,功率单元在箱体中大多沿轨道车辆的行驶平面水平平铺设置,此时需要将散热器的翅片沿轨道车辆的行驶方向竖直间隔并排设置配合连接功率单元进行散热,导致功率单元和散热器在箱体内的横向空间利用率较大,使得变流器的体积和重量较大,不便于变流器的小型化、轻量化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变流器、永磁牵引设备、轨道车辆和功率单元组件,旨在减少变流器的体积和重量,能够极大的缩小整个设备的宽度和重量,实现变流器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变流器包括箱体和功率单元组件,所述功率单元组件,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流器,应用于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两个所述功率单元组件,两个所述功率单元组件关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呈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单元组件包括功率单元,所述散热器包括基板,所述功率单元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基板的一侧上,所述基板的另一侧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散热翅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箱体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流器,应用于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两个所述功率单元组件,两个所述功率单元组件关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呈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单元组件包括功率单元,所述散热器包括基板,所述功率单元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基板的一侧上,所述基板的另一侧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散热翅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箱体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散热口,所述功率单元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散热口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中部,所述散热装置为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的转轴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还设有电抗器,所述电抗器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并分别设于所述散热装置的两侧,所述散热装置用以驱动散热流体流经所述功率单元组件和所述电抗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电抗器设置。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还设有直流输入与制动输出接线装置,所述直流输入与制动输出接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并设于所述功率单元组件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输入与制动输出接线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腔顶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还设有第一输出接线装置,所述第一输出接线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功率单元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中部,所述第一输出接线装置和所述直流输入与制动输出接线装置分别设于所述功率单元组件的相背对两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接线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腔顶壁;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设有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其猛,谭英徐,李亮,贺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经纬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