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多巴胺自聚反应制备油水分离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948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巴胺自聚反应制备油水分离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偏氟乙烯或聚氯乙烯、多巴胺、N‑甲基吡咯烷酮称重放入圆底烧瓶中,在水浴锅中搅拌,在相同温度下静置去除气泡,用钢刀将浇铸溶液浇铸在玻璃板上,并浸入凝固浴中,将膜浸入去离子水中以去除残留溶剂,命名为PVDF/DA‑x%膜或PVC/DA‑x%,x为DA对PVDF或PVC的质量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多巴胺的自聚反应及良好的生物粘附性,以表面偏析法作为抗污染改性法,采用非溶剂诱导相转化法制备抗污染膜,在相转化过程中,多巴胺自聚生成聚多巴胺,聚多巴胺发生表面偏析从而赋予膜高的渗透通量,其后在膜表面富集生成聚多巴胺层赋予膜优异的分离性能及抗污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巴胺自聚反应制备油水分离膜的方法


技术介绍

1、由于机械工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业和石化工业等行业大量排放含油废水,加上周期性的石油泄露和油田排放,油水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挑战。目前,常规的油水分离技术包括重力分离法、浮选法、吸附法、沉降法和生物处理法等,对油水体系分离效果较好,然而,随着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增加了界面稳定性,使得油滴的尺寸稳定在纳米级,导致传统分离技术的效率低甚至无法实现。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以其纳米级的孔隙为基础,具有成本低、节能、操作简单、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处理各种水包油乳液,特别是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的理想候选者之一。然而,在油水分离过程中,油滴与膜表面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油滴在膜表面的聚集和分散,导致膜污染严重,膜渗透通量急剧下降,是制约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瓶颈。

2、受自然界超亲水表面的启发,具有亲水表面的膜具有水化层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赋予膜表面“污染抵御”机制,从而阻止污染物在膜表面吸附、沉积。因此通过对膜表面进行亲水改性来改善膜的抗污染性能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巴胺自聚反应制备油水分离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巴胺自聚反应制备油水分离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或聚氯乙烯、多巴胺、N-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1:0.4~0.6:6.93~6.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巴胺自聚反应制备油水分离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聚氯乙烯作为原料时原料混合后采用超声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巴胺自聚反应制备油水分离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浴锅温度保持在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巴胺自聚反应制备油水分离膜的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巴胺自聚反应制备油水分离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巴胺自聚反应制备油水分离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或聚氯乙烯、多巴胺、n-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1:0.4~0.6:6.93~6.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巴胺自聚反应制备油水分离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聚氯乙烯作为原料时原料混合后采用超声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巴胺自聚反应制备油水分离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浴锅温度保持在60℃。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楠李宗梅姜忠义赵甫魏小翠范春阳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