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征生物炭得失电子能力的电化学装置与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943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征生物炭得失电子能力的电化学装置与测试方法,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工作电极采用体积为50mL的热解石墨坩埚,工作电极顶部设有聚四氟乙烯盖,工作电极内填充有电解液,工作电极外周的中部镶嵌有铜箔,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均竖直贯穿聚四氟乙烯盖并和聚四氟乙烯盖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与方法简单,不需要漫长的反应过程,不依赖于对化学试剂的二次测量;使用热解石墨坩埚作为工作电极与反应容器,极大提升了电极的灵敏度,通过配套的滴加电子介体的方法加速电化学反应速率,进一步提高反应速率并加快反应进程,可以实现对生物炭得失电子能力的精确、快速定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与生物炭,尤其涉及一种表征生物炭得失电子能力的电化学装置与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1、当前生物炭得失电子能力的测定主要依赖于传统化学方法与电化学方法。传统的化学方法通过将生物炭与化学氧化剂或者还原剂孵育。例如:以氧化还原电势较高的三价铁离子作为氧化剂,以氧化还原较低的氢气作为还原剂,之后通过比色法测定还原态的二价铁离子浓度或者通过气相色谱测定体系中氢气浓度确定物质的失电子能力与得电子能力。常规的电化学方法通过在电解池中建立包括了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的三电极体系,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改变工作电极的电势并记录工作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的电流信号,设定工作电极为高电位时实现生物碳失电子能力测定,设定工作电极为低电位时实现生物碳得电子能力测定。通过对电流的积分获取生物碳得失电子的电量,实现生物碳得失电子能力的测定。

2、传统的化学方法需要将化学试剂与生物炭孵育数天来保障氧化或者还原反应的完全进行,测试时间长,操作繁琐,并且需要依赖氧化还原化学试剂的间接测定。常规的电化学方法使用了表面积较小的工作电极(直径仅为3mm),较小的面积限制了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征生物炭得失电子能力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电极(8),所述工作电极(8)采用体积为50mL的热解石墨坩埚,所述工作电极(8)顶部设有聚四氟乙烯盖(3),所述工作电极(8)内填充有电解液(9),所述工作电极(8)外周的中部镶嵌有铜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征生物炭得失电子能力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盖(3)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加样孔(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征生物炭得失电子能力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盖(3)顶部的边缘处开设有出气孔(1)和曝气孔(10),所述出气孔(1)和曝气孔(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征生物炭得失电子能力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电极(8),所述工作电极(8)采用体积为50ml的热解石墨坩埚,所述工作电极(8)顶部设有聚四氟乙烯盖(3),所述工作电极(8)内填充有电解液(9),所述工作电极(8)外周的中部镶嵌有铜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征生物炭得失电子能力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盖(3)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加样孔(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征生物炭得失电子能力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盖(3)顶部的边缘处开设有出气孔(1)和曝气孔(10),所述出气孔(1)和曝气孔(10)并排设置,所述曝气孔(10)内插有曝气针头(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文钱晓雍刘翔万春黎汪吉祥刘辉张赛伟徐冰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