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的,尤其涉及一种微针装置和药物递送系统。
技术介绍
1、微针(microneedles,mn)是一种新型的物理促促透技术,其由多个微米级的细小尖针以阵列的方式连接在基座上,尖针的高度一般为10~2000μm,直径为300~1000μm。微针能够定向穿过角质层,产生微米尺寸的小孔,借助小孔的毛细力,极大地提高了药物在皮肤层间的渗透性和穿透能力。真皮层存在更多活跃的免疫细胞,特别是抗原呈递细胞,相较于传统的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微针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表皮层和真皮层,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从而实现更加高效且副作用小的免疫效果,能够很好地被应用于疫苗递送领域,尤其是mrna疫苗的递送中。
2、根据递送的方式可将微针分为先扎后贴型、先扎后释型、包衣递送型和注射式递送型。其中,注射式递送型微针具有空心结构(也即空心微针),疫苗可直接通过微针进入至表皮层和真皮层发挥作用。空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微针的机械强度,为了包括成功刺穿且具有一定的刺穿深度,需要采用金属、玻璃、硅等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硬质材料,且将尖针的高度控制至1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的一面与柔性基底背离微针的一面贴合,且各通孔分别延伸至贯穿所述正极,所述负极间隔设置于正极背离柔性基底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指电极对设置于柔性基底面向微针的一面且与柔性基底贴合,所述叉指电极对与微针列阵对应设置,微针穿设过所述叉指电极对且与叉指电极对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列阵中,微针的高度小于1500μm;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的一面与柔性基底背离微针的一面贴合,且各通孔分别延伸至贯穿所述正极,所述负极间隔设置于正极背离柔性基底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指电极对设置于柔性基底面向微针的一面且与柔性基底贴合,所述叉指电极对与微针列阵对应设置,微针穿设过所述叉指电极对且与叉指电极对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列阵中,微针的高度小于1500μm;任选的,所述微针的高度为500~15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底的材料选自聚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虹,翁祎,张静昕,李天峣,罗登旺,曹琼,
申请(专利权)人:毕昇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