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电离金纳米粒子的mRNA脂质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9849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01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可电离金纳米粒子的mRNA脂质体。所述可电离的金纳米粒子由金纳米粒子和可电离脂质组成,所述可电离脂质同金纳米粒子表面的金原子形成配体结构,由此在金颗粒表面形成了可电离脂质层。由于可电离金纳米粒子与带有负电的mRNA结合形成复合物,降低了后续脂质体胶束包覆的能量,从而促进了脂质体组装,提供了包封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脂质体在活体层面具有更好的递送效果,而且与其包封率的提高存在相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涉及一种新型的mrna脂质体,特别涉及到的是一种基于可电离金纳米粒子的mrna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为应对sars-cov-2在全球广泛传播,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administration,fda)加快对moderna(mrna-1273)和biontech and pfizer(bnt162b2)信使核糖核酸疫苗(message rna vaccine,mrna vaccine)临床审批。得益于mrna疫苗临床上的巨大成功,具有悠久历史、低毒性和免疫原性的脂质体(lipid nanoparticles,lnps)递送系统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脂质体具备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与尺寸可调的特性,使其成为截止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使用的mrna递送系统。脂质体由四种成分构成,分别是可电离脂质、胆固醇、辅助脂质和聚乙二醇脂质。构成脂质体的四组分各司其职,可电离脂质主要负责mrna的结合和内吞体-溶酶体逃逸,辅助磷脂和胆固醇是脂质体成型的关键组件,聚乙二醇磷脂可以延长脂质体的体内循环时间,从而提高递送效率。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电离的金纳米粒子,由金纳米粒子和可电离脂质组成,所述可电离脂质同金纳米粒子表面的金原子形成配体结构,由此在金颗粒表面形成了可电离脂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离的金纳米粒子,其中所述的含有-C-O-C-基团的链接基团是-(CH2)3-6-C(=O)-O-C-或-(CH2)3-6-O-C(=O)-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离的金纳米粒子,其中所述尾部包含直链烷基、烯烃基或二烯烃基等以碳为骨架的疏水基团,碳原子数通常在6~1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离的金纳米粒子,其中所述可电离脂质分子结构为R-(CH2)3-6-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电离的金纳米粒子,由金纳米粒子和可电离脂质组成,所述可电离脂质同金纳米粒子表面的金原子形成配体结构,由此在金颗粒表面形成了可电离脂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离的金纳米粒子,其中所述的含有-c-o-c-基团的链接基团是-(ch2)3-6-c(=o)-o-c-或-(ch2)3-6-o-c(=o)-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离的金纳米粒子,其中所述尾部包含直链烷基、烯烃基或二烯烃基等以碳为骨架的疏水基团,碳原子数通常在6~1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离的金纳米粒子,其中所述可电离脂质分子结构为r-(ch2)3-6-c(=o)-o-ch-r1(r2)或r-[(ch2)3-6-o-c(=o)-ch-r1(r2)]2,其中r1、r2分别代表相同的或者不同的疏水基团(即尾部),r代表带有可电离胺根基团的头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电离的金纳米粒子,其中所述可电离脂质具有酸离解常数(pka~6.5),在ph=4的溶液中带正电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电离的金纳米粒子,其中所述可电离脂质选自4-(n,n-二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虹李天峣曹晴昊郭静
申请(专利权)人:毕昇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