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控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充电桩降噪系统。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所需要的充电桩数量也越来越庞大。尤其是当进行快充电和超快充电时,由于充电功率较高,充电电流较大,此时充电桩发出的噪声也随之变大。司机和乘客在等待充电时会在车上休息,充电桩产生的噪声会对车内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目前针对充电桩噪声的问题所提出的降噪措施主要适用于非定向降噪,尚缺乏针对车辆充电区域进行定向降噪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桩降噪系统,所述充电桩降噪系统包括:
3、声屏障,所述声屏障设置在充电桩与车辆充电区域之间;
4、主动降噪装置,所述主动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桩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降噪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降噪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充电桩,用于采集所述噪声参考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降噪装置还包括误差麦克风,所述误差麦克风设置在所述车辆充电区域,用于采集所述车辆充电区域的所述残余噪声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差麦克风为可移动的误差麦克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降噪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降噪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充电桩,用于采集所述噪声参考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降噪装置还包括误差麦克风,所述误差麦克风设置在所述车辆充电区域,用于采集所述车辆充电区域的所述残余噪声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差麦克风为可移动的误差麦克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当前的车辆类型信息选择次级路径模型,根据所述次级路径模型和所述残余噪声信号生成所述降噪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景,赵永吉,严竹芳,李哲铭,吴洋,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