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862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1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气液分离器,属于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外筒、进风筒及支撑架,所述外筒内部设有导液板,所述外筒顶部设有过渡筒,所述过渡筒上方设置有丝网除雾器,所述外筒底端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设置有进风筒,所述进风筒上部伸入外筒内部,所述进风筒下端伸出支撑架下方;位于所述外筒内的进风筒内部设有旋流板,所述进风筒顶部设有旋流器。本技术气液分离器根据不同阶段气体中所含液滴大小及浓度的不同,通过设置旋流板、旋流器以及丝网除雾器,将气液分离过程分解为三次分离,实现气液两相的高效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液分离,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1、气液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多个工程领域,根据技术机理的不同,目前常用的气液分离器有重力沉降器、离心分离器、折流板分离器和丝网分离器等。

2、其中,重力沉降器是利用重力沉降原理来实现气液两相的分离,其优点是结构简单、适用范围较广,但其体积较大且分离时间长、对于小液滴的分离效率不高,常用于初级气液分离阶段。折流板分离器是利用气体中雾滴的惯性原理实现气液分离,其结构简单,性能较重力沉降器更优良,但当气速过大时,分离效率会急剧下降,适用领域较窄。

3、离心分离器主要有旋流板分离器、旋风分离器及管柱式气液分离器等,利用离心原理对气体中液滴进行分离,具有体积小、分离效率高的特点,但受气速影响较大,低气速下分离效率较低,同时对于10μm以下小粒径液滴分离效果较差。丝网除雾器主要用于分离5~100μm的液滴,对于5μm以上的液滴的分离效率达98%~99.8%,但是当气速较高时,二次夹带增加会使得丝网除雾器的分离性能下降,同时丝网分离器只适合处理清洁气体,含杂质较多的气体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气液分离器,包括进风筒(1)、支撑架(2)和外筒(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4)顶部设有过渡筒(6),所述过渡筒(6)上方设置有丝网除雾器(5),所述外筒(4)底端设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内设置有进风筒(1),所述进风筒(1)上部伸入外筒(4)内部,所述进风筒(1)下端伸出支撑架(2)下方;位于所述外筒内的进风筒(1)内部设有旋流板(8),所述进风筒(1)顶部设有旋流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3)由底板(3-1)、顶板(3-2)和圆弧板(3-3)组成,所述底板(3-1)中间设有孔(3-1-1),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气液分离器,包括进风筒(1)、支撑架(2)和外筒(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4)顶部设有过渡筒(6),所述过渡筒(6)上方设置有丝网除雾器(5),所述外筒(4)底端设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内设置有进风筒(1),所述进风筒(1)上部伸入外筒(4)内部,所述进风筒(1)下端伸出支撑架(2)下方;位于所述外筒内的进风筒(1)内部设有旋流板(8),所述进风筒(1)顶部设有旋流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3)由底板(3-1)、顶板(3-2)和圆弧板(3-3)组成,所述底板(3-1)中间设有孔(3-1-1),且孔(3-1-1)的直径与进风筒(1)的直径相同,所述底板(3-1)的外轮廓为均布的三条圆弧(3-1-2),三条所述圆弧(3-1-2)的圆心均布在一个小圆上,所述圆弧(3-1-2)的角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江孔令胜李国智付春龙崔凌云刘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