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露天矿开采,具体涉及一种露天矿边坡危岩体超前识别与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的露天矿岩质边坡支护方法有格构梁、锚杆(索)、抗滑桩、挡墙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格构梁、锚杆(索)联合支护方法。这些传统的支护方法均是在露天矿最终境界边坡形成后,在最终境界边坡表面开展施工作业,存在如下三点不足:1.最终境界边坡在支护施工完成前须利用自身强度来保持边坡的稳定性,一旦存在强度较低的构造或岩性,极易出现滑坡,影响安全生产并提高清坡成本;2.支护施工过程中始终占用加固区域的平台,影响车辆、物料及人员通行,减缓后续生产进度;3.整个加固工艺流程及施工周期较长,对于适宜施工时段较短的高寒区域露天矿,常常出现无法当年完成全部加固施工,严重影响加固进度及边坡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露天矿边坡危岩体超前识别与支护方法,在最终边坡揭露前完成对潜在的危岩体进行识别并对相应位置处的边坡进行提前加固,岩体与支护体一同承受开挖扰动,可以充分利用岩体自身强度并降低岩体力学性质劣化程度,来保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露天矿边坡危岩体超前识别与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矿边坡危岩体超前识别与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层与结构面信息包括:走向、倾向、倾角、迹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矿边坡危岩体超前识别与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安全系数=抗滑力/下滑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矿边坡危岩体超前识别与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潜在滑动面为危岩体与基岩的接触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矿边坡危岩体超前识别与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与潜在滑动面的夹角≥90°,且所述钻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露天矿边坡危岩体超前识别与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矿边坡危岩体超前识别与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层与结构面信息包括:走向、倾向、倾角、迹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矿边坡危岩体超前识别与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安全系数=抗滑力/下滑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矿边坡危岩体超前识别与支护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海,贺忠媛,杨天鸿,朱万成,李金多,刘洋,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