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更为具体来说,本技术为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1、地下室顶板一般厚度较薄,并且在板中增设一道止水钢板止水,为方便施工,后浇带板模板采用现场拼装方式,即先安装止水钢板下部钢筋支撑,再安装铁丝网,在纵向钢筋处剪开铁丝网使钢筋通过,用铁钉钉住纵向钢筋间的铁丝网以增加其抗力,再安装止水钢板及上部的钢筋支撑及铁丝网。因铁丝网对砼的抗力小,虽采取在纵向钢筋间的铁丝网用铁钉和模板固定的措施,但也会因施工中遗漏或由于铁丝网的变形产生跑冒造成成型后的砼表面起伏较大,为后浇带的后期清理产生困难,并产生渗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杜绝砼跑冒的角度出发,本技术创新地提供了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提高了钢丝网及接缝处的严密性,杜绝砼跑冒现象,减少后期清理工作。
2、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包括板模板、上钢丝网和下钢丝网,所述板模板的上方设有由钢筋绑扎而成的下部钢筋网,所述下部钢筋网的上方设有由钢筋绑扎而成的上部钢筋网,所述上部钢筋网的上方固定有木方,所述下部钢筋网和上部钢筋网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有下支撑网、止水钢板和上支撑网,所述上支撑网固定于止水钢板的上侧面中部,所述下支撑网固定于止水钢板的下侧面中部,所述上钢丝网和下钢丝网处于同一侧,所述上钢丝网的上半部与木方固定连接,上钢丝网的中部与上支撑网固定连接,上钢丝网的下半部与止水钢板固定连接,所述下钢丝网的上半部与止水钢板固定连接
3、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止水钢板两侧固定有翼板,所述翼板向上倾斜设置。
4、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中所述上钢丝网的上半部为朝向木方弯折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木方固定连接,所述上钢丝网的下半部为朝向止水钢板的翼板弯折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止水钢板的上侧面固定连接。
5、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中所述下钢丝网的上半部为朝向止水钢板的翼板弯折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止水钢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钢丝网的下半部为与第三连接部弯折方向相同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板模板搭接。
6、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长度均大于100mm。
7、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中所述上支撑网包括上竖向支撑钢筋和上横向支撑钢筋,所述上竖向支撑钢筋的上端与上部钢筋网固定连接,上竖向支撑钢筋的下端与止水钢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横向支撑钢筋固定在上竖向支撑钢筋的中部,所述上钢丝网的中部通过钢丝与上竖向支撑钢筋和/或上横向支撑钢筋绑扎固定。
8、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中所述下支撑网包括下竖向支撑钢筋和下横向支撑钢筋,所述下竖向支撑钢筋的上端与止水钢板固定连接,下竖向支撑钢筋的下端与下部钢筋网固定连接,所述下横向支撑钢筋固定在下竖向支撑钢筋的中部,所述下钢丝网的中部通过钢丝与下竖向支撑钢筋和/或下横向支撑钢筋绑扎固定。
9、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中所述上横向支撑钢筋和下横向支撑钢筋的数量至少设置为2根。
10、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中所述上钢丝网与第一连接部的交汇处设有容上部钢筋网中纵向的钢筋通过的上通孔。
11、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中所述下钢丝网与第四连接部的交汇处设有容下部钢筋网中纵向的钢筋通过的下通孔。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将上钢丝网的上半部与木方固定连接,上钢丝网的中部与上支撑网固定连接,上钢丝网的下半部与止水钢板固定连接,利用上支撑网对上钢丝网起到固定支撑作用,保证结构上钢丝网连接的严密性;将下钢丝网的上半部与止水钢板固定连接,下钢丝网的中部与下支撑网固定连接,下钢丝网的下半部与板模板固定连接,利用下支撑网对下钢丝网起到固定作用,保证结构下钢丝网连接的严密性;从而提高了结构中钢丝网及接缝处的严密性,杜绝砼跑冒现象,减少后期清理工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模板、上钢丝网和下钢丝网,所述板模板的上方设有由钢筋绑扎而成的下部钢筋网,所述下部钢筋网的上方设有由钢筋绑扎而成的上部钢筋网,所述上部钢筋网的上方固定有木方,所述下部钢筋网和上部钢筋网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有下支撑网、止水钢板和上支撑网,所述上支撑网固定于止水钢板的上侧面中部,所述下支撑网固定于止水钢板的下侧面中部,所述上钢丝网和下钢丝网处于同一侧,所述上钢丝网的上半部与木方固定连接,上钢丝网的中部与上支撑网固定连接,上钢丝网的下半部与止水钢板固定连接,所述下钢丝网的上半部与止水钢板固定连接,下钢丝网的中部与下支撑网固定连接,下钢丝网的下半部与板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止水钢板两侧固定有翼板,所述翼板向上倾斜设置;所述上钢丝网的上半部为朝向木方弯折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木方固定连接,所述上钢丝网的下半部为朝向止水钢板的翼板弯折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止水钢板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下钢丝网的上半部为朝向止水钢板的翼板弯折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止水钢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钢丝网的下半部为与第三连接部弯折方向相同的第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长度均大于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网包括上竖向支撑钢筋和上横向支撑钢筋,所述上竖向支撑钢筋的上端与上部钢筋网固定连接,上竖向支撑钢筋的下端与止水钢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横向支撑钢筋固定在上竖向支撑钢筋的中部,所述上钢丝网的中部通过钢丝与上竖向支撑钢筋和/或上横向支撑钢筋绑扎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网包括下竖向支撑钢筋和下横向支撑钢筋,所述下竖向支撑钢筋的上端与止水钢板固定连接,下竖向支撑钢筋的下端与下部钢筋网固定连接,所述下横向支撑钢筋固定在下竖向支撑钢筋的中部,所述下钢丝网的中部通过钢丝与下竖向支撑钢筋和/或下横向支撑钢筋绑扎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向支撑钢筋和下横向支撑钢筋的数量至少设置为2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丝网与第一连接部的交汇处设有容上部钢筋网中纵向的钢筋通过的上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钢丝网与第四连接部的交汇处设有容下部钢筋网中纵向的钢筋通过的下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模板、上钢丝网和下钢丝网,所述板模板的上方设有由钢筋绑扎而成的下部钢筋网,所述下部钢筋网的上方设有由钢筋绑扎而成的上部钢筋网,所述上部钢筋网的上方固定有木方,所述下部钢筋网和上部钢筋网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有下支撑网、止水钢板和上支撑网,所述上支撑网固定于止水钢板的上侧面中部,所述下支撑网固定于止水钢板的下侧面中部,所述上钢丝网和下钢丝网处于同一侧,所述上钢丝网的上半部与木方固定连接,上钢丝网的中部与上支撑网固定连接,上钢丝网的下半部与止水钢板固定连接,所述下钢丝网的上半部与止水钢板固定连接,下钢丝网的中部与下支撑网固定连接,下钢丝网的下半部与板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止水钢板两侧固定有翼板,所述翼板向上倾斜设置;所述上钢丝网的上半部为朝向木方弯折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木方固定连接,所述上钢丝网的下半部为朝向止水钢板的翼板弯折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止水钢板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下钢丝网的上半部为朝向止水钢板的翼板弯折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止水钢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钢丝网的下半部为与第三连接部弯折方向相同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板模板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松,王树铮,王智君,孙东旭,陈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