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涉及一种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1、电池是电动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于存储电能,并通过导线将电能输送给电机以驱动车轮进行转动,目前现有技术中电池普遍安装与车架中,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6563388u)公开的一种便捷安装电池的座桶,其具体包括,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上的座桶和安装在座桶上侧的座垫,所述座桶内安装设有若干电池组,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可拆卸安装在座桶内,且用于将若干电池组固定在座桶内;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固定设在座桶的内壁上,且用于引导若干电池组滑入座桶内。
2、结合该对比文件的附图1,在车架上还会安装坐垫以供驾驶员乘坐,而用于装载电池组的座桶安装于坐垫的下方,针对于电池组的安装而言,此安装方式是能够确保车架稳定搭载电池组的,但现如今电动车中在坐垫的下方往往会装配一个储物箱结构,且通过该储物箱来收纳头盔、雨衣以及背包等物品,但由于电池组的设置,便会是的坐垫下方的空间被占据,从而造成能够安装的储物箱容积骤减,甚至无法再安装储物箱结构,造成物品无法有效收纳,其结构布局非常不合理,十分浪费车架整体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车架的布局合理性。
2、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电动车包括后端顶部安装有坐垫的车架,且所述车架上并位于所述坐垫下方连接有储物箱,安装结
3、本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通过在车架内并位于储物箱的前方设置安装腔,并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将电池装配于安装腔中,通过此设置,使得电池的安装位置与坐垫的安装位置错位开,同时使得电池的与储物箱沿着车架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由此确保电池的安装与储物箱的安装不会存在互相干涉的情况,进而避免电池的装配影响到储物箱的容纳空间,由此提高对车架的布局合理性同时在电池外设置安装桶,上的电池能够在装入安装桶后再将安装桶装配于安装腔内,由此通过安装桶对电池进行充分的防护,使其免受外界雨水、泥沙的侵扰,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4、在上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安装腔在所述车架前后方向上靠近于所述车架的中部设置。通过此设置,使得电池的安装位置在车架前后方向上更为靠近车架的中部,由于车架前端后续会加装龙头,坐垫以及储物箱等部件安装位置靠近于车架后端,从而能够通过电池的安装对车架整体中心进行调节,从而保证电动车整车的稳定性与平衡性。
5、在上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车架包括后端固设有u形架的底部架与两根呈长条状的限位管,两根所述限位管一端与所述车架前端固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架两侧靠近后端的外壁相固连,且所述u形架的前端与两根所述限位管相固连,所述底部架、所述u形架以及两根所述限位管三者之间合围形成所述安装腔。通过此设置,使得车架的后端由底部架与u形架配合形成用于安装储物箱与坐垫的腔室,同时通过底部架、u形架以及两根限位管三者配合在上述腔室前方形成用于安装电池以及安装桶的安装腔,且由于两根限位管的设置,能够对安装桶的左右两侧提供更好的限位,由此确保安装桶的安装稳定性。
6、在上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底部架内沿长度方向固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加强杆,且其中相邻的两根所述加强杆位于所述安装腔底部的两侧。通过此设置,使得底部架内靠近中部处形成对安装腔底部前后两侧的限位,配合前述的两根限位管结构,从而实现安装桶在装入安装腔后能够被有效定位,确保电池及安装桶的安装稳定性。
7、在上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u形架内固设有朝向与各所述加强杆相同的限位杆,两根所述限位管之间固设有朝向与各所述加强杆相同的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板分别位于所述安装腔顶部的前后两侧。通过此设置,使得安装腔在腔口处的前后两侧通过限位杆与限位板形成限位,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电池及安装桶的安装稳定性。
8、在上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每根所述限位管与所述底部架之间固设有若干固定杆,且各所述固定杆沿所述底部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此设置,使得限位杆与底部架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进而确保两根限位杆对安装桶左右两侧的限位稳定性。
9、在上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底部架底部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固设有若干呈长条状的定位板,且若干所述定位板沿所述车架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每根所述定位板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安装桶底部具有若干定位柱,各所述定位柱对应的嵌设在所述定位孔中。在对搭载有电池的安装桶进行安装时,能够通过各定位板对安装桶的底部进行托举,从而确保安装桶以及其内部电池的安装稳定性,同时通过安装桶底部的定位柱与各定位板上的定位孔插接配合,实现安装桶能够牢牢定位在各定位板上,后续再通过后装的盖板对安装桶进行遮盖,从而确保安装桶以及电池的安装稳定性更高。
10、在上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每根所述定位板两端向上弯折形成呈向外倾斜设置的导向部,且每根所述定位板中部形成呈水平设置的抵靠部,所述定位孔开设于所述抵靠部上。在对安装桶进行装配时,各定位板能够通过两端的导向部对安装桶底部两侧进行导向,使得安装桶能够一次性安装到位在各定位板中部处,同时,通过将定位孔开设于各定位板中部的抵靠部上,从而实现安装桶一次性安装到位的同时被直接定位,装配更加便捷,除此之外,由于导向部的设置,从而使得安装桶在安装后其位置能够更加靠下,具体来说其位置时处于坐垫以及储物箱的斜下方,通过此设置,从而避免电池的安装导致储物箱的容纳空间受制,同时亦能够避免安装桶的安装造成储物箱前方被安装桶过度遮挡,以此确保安装布局更加合理化。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具备以下优点:
12、通过在车架上位于储物箱的前侧斜下方设置安装腔,使得搭载有电池的安装桶能够装配于安装腔中,以此实现安装桶与坐垫下方的储物箱错位设置,从而避免安装桶影响到储物箱的收纳空间,在合理规划车架布局的同时调节车架中心,确保电动车整车稳定性更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电动车包括后端顶部安装有坐垫(11)的车架(1),且所述车架(1)上并位于所述坐垫(11)下方连接有储物箱(12),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桶(3),所述电池(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桶(3)内,其特征在于,安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1)内的安装腔(13),所述安装腔(13)位于设置于所述储物箱(12)的前方,所述安装桶(3)嵌设并定位于所述安装腔(1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13)在所述车架(1)前后方向上靠近于所述车架(1)的中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后端固设有U形架(151)的底部架(15)与两根呈长条状的限位管(16),两根所述限位管(16)一端与所述车架(1)前端固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架(1)两侧靠近后端的外壁相固连,且所述U形架(151)的前端与两根所述限位管(16)相固连,所述底部架(15)、所述U形架(151)以及两根所述限位管(16)三者之间合围形成所述安装腔(13)。
4.根据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架(151)内固设有朝向与各所述加强杆(152)相同的限位杆(1511),两根所述限位管(16)之间固设有朝向与各所述加强杆(152)相同的限位板(161),且所述限位杆(1511)与所述限位板(161)分别位于所述安装腔(13)顶部的前后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限位管(16)与所述底部架(15)之间固设有若干固定杆(17),且各所述固定杆(17)沿所述底部架(15)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架(15)底部并位于所述安装腔(13)下方固设有若干呈长条状的定位板(14),且若干所述定位板(14)沿所述底部架(15)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每根所述定位板(14)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定位孔(141),所述安装桶(3)底部具有若干定位柱(31),各所述定位柱(31)对应的嵌设在所述定位孔(141)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定位板(14)两端向上弯折形成呈向外倾斜设置的导向部(142),且每根所述定位板(14)中部形成呈水平设置的抵靠部(143),所述定位孔(141)开设于所述抵靠部(14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电动车包括后端顶部安装有坐垫(11)的车架(1),且所述车架(1)上并位于所述坐垫(11)下方连接有储物箱(12),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桶(3),所述电池(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桶(3)内,其特征在于,安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1)内的安装腔(13),所述安装腔(13)位于设置于所述储物箱(12)的前方,所述安装桶(3)嵌设并定位于所述安装腔(1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13)在所述车架(1)前后方向上靠近于所述车架(1)的中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后端固设有u形架(151)的底部架(15)与两根呈长条状的限位管(16),两根所述限位管(16)一端与所述车架(1)前端固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架(1)两侧靠近后端的外壁相固连,且所述u形架(151)的前端与两根所述限位管(16)相固连,所述底部架(15)、所述u形架(151)以及两根所述限位管(16)三者之间合围形成所述安装腔(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架(15)内沿长度方向固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加强杆(152),且其中相邻的两根所述加强杆(152)位于所述安装腔(13)底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英长,叶晶晶,林博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驰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