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771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涉及锂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直线移动机构、模组承载机构、绝缘带放置工装,第二直线移动机构和压紧机构,模组承载机构固定连接在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端,绝缘带放置工装和第二直线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上方并分别对应位于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移动方向上的人工放置工位和压紧工位,绝缘带放置工装上对应人工放置工位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人工放置口,压紧机构固定连接在第二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往电池模组上固定绝缘带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加工,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系统属于一个电化学、电子电气、热管理部件高度整合的产品,作为电动汽车储能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整车安全。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加,因机械、电、加热或管理系统故障导致的起火事件也频频出现。动力电池系统属于高能量的化学体系,热失控过程中电芯内部会引发各种副反应,形成高温气焰喷射而出,因电池系统空间结构有限,模组布局紧凑、线束堆叠,热失控高温气焰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排出到箱体外部。同时由于模组趋向于大体积,每个模组单体电芯的数量较多,大量的热量会使电池模组发生热胀,不仅影响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也会导致整个电池系统热蔓延,对车辆或人员造成极大伤害。

2、锂电池模组绝缘带指专门用于锂离子模组的绝缘固定保护带,具有高粘着力、柔软妥帖、绝缘防火等特性。大模组制作完成时,需要在电芯极片处粘贴绝缘带,目前粘贴绝缘带的方法一般为人工放置绝缘带,并通过人工按压的方式将绝缘带压紧。人工放置和按压绝缘带过程中,需要模组左右两名工人配合操作,人工成本高;这种方法只适合制作样件或者小批量产品,对于批量生产的产品,由于工人技能水平的高低,长时间工作身体的疲劳程度等均会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且人工按压绝缘带的方式经常造成绝缘带不贴合、脱落。

3、公告号为cn21758903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芯模组固定装置,利用该绝缘带装配机构将绝缘带贴附至电芯模组上的预定位置处。现有的固定装置工作方式为人工将绝缘带自由端从绝缘带导向通道的一端穿入,再人工或夹持机构抓持住绝缘带的自由端,通过给进气缸驱动连接板以推动绝缘带贴附至电芯模组上,全程需人工参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降低往电池模组上固定绝缘带的劳动强度。

2、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直线移动机构、模组承载机构、绝缘带放置工装,第二直线移动机构和压紧机构,所述模组承载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端,所述绝缘带放置工装和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上方并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移动方向上的人工放置工位和压紧工位,所述绝缘带放置工装上对应所述人工放置工位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人工放置口,所述压紧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端。模组承载机构首先位于人工放置工位,操作人员通过人工放置口往电池模组的顶部放置绝缘带;放置完成后第一直线移动机构驱动模组承载机构直线移动至绝缘带到达压紧工位的正下方,第二直线移动机构驱动压紧机构直线移动,压紧机构由绝缘带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将绝缘带压紧在电池模组的顶部;该装置通过压紧机构由绝缘带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以压紧绝缘带,有效降低了绝缘带脱落的风险;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往电池模组上固定绝缘带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人工成本,适用于批量生产。

3、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升降机构、压紧支架和滚轮,所述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端,所述压紧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所述滚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压紧支架的底部。压紧机构可对绝缘带表面施加下压力,同时通过滚轮进行滚动压平,以达到绝缘带贴合模组极柱面的效果。

4、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滚轮的外表面设有聚氨酯包胶。可确保滚轮与绝缘带形成弹性压紧,避免因绝缘带厚度不一致而造成贴合不良。

5、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采用气缸。

6、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人工放置口为内侧面倾斜的槽体结构。可以更好地引导人工放置绝缘带,保证了绝缘带的位置精度和产品一致性。

7、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人工放置口的槽口边缘贴有铁氟龙胶带。可以更好地引导人工放置绝缘带,保证了绝缘带的位置精度和产品一致性。

8、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设有两组,两组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两个模组承载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组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端;所述绝缘带放置工装横跨在两组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上方并对应位于两组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移动方向上的两个人工放置工位,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横跨在两组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上方并对应位于两组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移动方向上的两个压紧工位。两个人工放置工位可同时进行人工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9、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每组第一直线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直线驱动模组。

10、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采用直线驱动模组。

11、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带放置工装采用电木板。

12、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3、1、该装置通过压紧机构由绝缘带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以压紧绝缘带,有效降低了绝缘带脱落的风险;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往电池模组上固定绝缘带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人工成本,适用于批量生产。

14、2、压紧机构可对绝缘带表面施加下压力,同时通过滚轮进行滚动压平,以达到绝缘带贴合模组极柱面的效果。

15、3、滚轮的外表面设有聚氨酯包胶,可确保滚轮与绝缘带形成弹性压紧,避免因绝缘带厚度不一致而造成贴合不良。

16、4、人工放置口的结构及铁氟龙胶带可以更好地引导人工放置绝缘带,保证了绝缘带的位置精度和产品一致性。

17、5、两个人工放置工位可同时进行人工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线移动机构、模组承载机构、绝缘带放置工装,第二直线移动机构和压紧机构,所述模组承载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端,所述绝缘带放置工装和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上方并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移动方向上的人工放置工位和压紧工位,所述绝缘带放置工装上对应所述人工放置工位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人工放置口,所述压紧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升降机构、压紧支架和滚轮,所述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端,所述压紧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所述滚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压紧支架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外表面设有聚氨酯包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采用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放置口为内侧面倾斜的槽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放置口的槽口边缘贴有铁氟龙胶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设有两组,两组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两个模组承载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组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端;所述绝缘带放置工装横跨在两组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上方并对应位于两组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移动方向上的两个人工放置工位,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横跨在两组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上方并对应位于两组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移动方向上的两个压紧工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第一直线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直线驱动模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采用直线驱动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带放置工装采用电木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线移动机构、模组承载机构、绝缘带放置工装,第二直线移动机构和压紧机构,所述模组承载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端,所述绝缘带放置工装和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的上方并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移动方向上的人工放置工位和压紧工位,所述绝缘带放置工装上对应所述人工放置工位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人工放置口,所述压紧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升降机构、压紧支架和滚轮,所述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的移动端,所述压紧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所述滚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压紧支架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外表面设有聚氨酯包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绝缘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采用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娜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