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738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打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包括承载机构、转动夹持组件、移动壳体、X向移动架、打磨系统和定位组件,承载机构中的Y向导轨安装在Z向导轨内,移动壳体安装在Y向导轨内,移动壳体通过第一复位弹簧连接X向移动架,打磨系统包括第二驱动部、传动组件、打磨件和调节部,传动组件与第二驱动部传动连接,打磨件安装在转动管内,调节部中的第一斜齿轮活动连接在转动管表面,第一斜齿轮另一侧通过第二复位弹簧连接X向移动架,定位组件中的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传动连接,第三复位弹簧连接在压块和密封壳之间,定位杆与电机转子端面接触,具备精准打磨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磨,具体是涉及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


技术介绍

1、电机转子加工时,由于转子槽内存在毛刺和飞边,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打磨抛光,电机转子表面有很多槽型结构,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磨粒流抛光技术虽然可以实现电机转子表面内孔或内槽的打磨抛光,但是磨粒流抛光技术存在无法打磨大体积工件的缺陷。

2、现有公开号cn113199335b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移料机构、定位机构、位移机构和打磨机构,首先通过移料机构将电机的转子移料至工作台的定位机构上,定位机构对于电机转子进行定位,通过启动打磨机构的驱动组件,驱动打磨组件在电机的转子的轴线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同时位移机构驱动打磨机构在工作台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移动,旋转组件用于对于打磨组件进行旋转来匹配电机转子的内槽,在打磨组件打磨过程中的碎屑通过防尘组件进行收集,打磨完成后,定位机构松开对电机转子的定位,通过移料机构将电机转子从定位机构上取出,可以实现对于电机转子的内槽进行自动打磨,能够解决大体积电机转子内槽无法打磨的问题。

3、由于电机转子的槽型包括直槽和斜槽,因此以上技术方案还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只适用于直槽的打磨,无法适用于不同倾斜角度的斜槽的打磨,另一方面无法对不同型号或尺寸电机转子的斜槽进行定位,从而无法确保打磨头多次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精准进入槽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旨在解决当使用现有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包括:

3、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工作台、z向导轨和y向导轨,所述y向导轨安装在z向导轨内,所述工作台用于放置电机转子;

4、转动夹持组件,所述转动夹持组件位于工作台内侧,用于夹持并驱使电机转子旋转;

5、移动壳体,所述移动壳体安装在y向导轨内,所述移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

6、x向移动架,所述x向移动架上方滑动连接在移动壳体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连接在移动壳体和x向移动架之间;

7、打磨系统,所述打磨系统包括第二驱动部、传动组件、打磨件和调节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安装在移动壳体下方,所述传动组件安装在x向移动架下方,所述传动组件与第二驱动部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管和第二键条,所述转动管表面设置有第二键条,所述打磨件安装在转动管内;

8、所述调节部包括第一斜齿轮、磁环、电磁铁环、第二复位弹簧和第二键槽,所述第一斜齿轮表面设置有第二键槽,所述第二键条与第二键槽滑动连接,所述磁环镶嵌在第一斜齿轮表面,所述电磁铁环位于第一斜齿轮一侧,所述第一斜齿轮另一侧通过第二复位弹簧连接x向移动架;

9、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密封壳、定位杆、第二斜齿轮、第二转轴、压力传感器、压块和第三复位弹簧,所述密封壳一侧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与x向移动架下方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和定位杆均安装在密封壳内,所述定位杆上端设置有压块,所述第三复位弹簧连接在压块和密封壳之间,所述定位杆与电机转子端面接触时,所述压块与压力传感器接触,所述定位杆位于电机转子端面的斜槽内时,所述压块脱离压力传感器。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伸缩气缸、匚形杆和齿条杆,所述伸缩气缸连接在匚形杆和移动壳体之间,所述齿条杆与匚形杆固定连接,所述x向移动架上方设置有棘爪,所述打磨件脱离斜槽时,所述伸缩气缸驱使齿条杆与棘爪啮合,用于固定x向移动架。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驱动马达、驱动杆和第一键条,所述驱动马达和驱动杆安装在移动壳体下方,所述驱动马达与驱动杆连接,所述驱动杆表面设置有第一键条。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空心蜗杆、蜗轮、第一同步轮、传动轴、同步带、第二同步轮和第一键槽,所述空心蜗杆内侧设置有第一键槽,所述第一键条与第一键槽滑动连接,所述蜗轮和第一同步轮固定连接在传动轴表面,所述空心蜗杆与蜗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固定连接在转动管表面,所述同步带连接在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打磨件包括打磨头和插接杆,所述打磨头固定连接在插接杆端部,所述插接杆固定插接在转动管内。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夹持组件包括支撑壳体、夹持部、第一驱动部、第一转轴、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一角度传感器,所述夹持部安装在支撑壳体上方,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支撑壳体下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一角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表面,所述第一驱动部和第一转轴安装在工作台表面,所述第一驱动部与第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移动壳体包括x向导轨、y向移动架、导向杆和限位口,所述y向移动架与x向导轨固定连接,所述y向移动架安装在y向导轨内,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在x向导轨内,所述第二驱动部安装在x向导轨下方,所述伸缩气缸与x向导轨固定连接,所述x向导轨表面设置有限位口,所述齿条杆滑动连接在限位口内。

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x向移动架包括上移动块和下支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上移动块均活动套设在导向杆表面,所述下支架与上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蜗杆、传动轴、转动管和第二转轴均安装在下支架表面。

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部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电磁铁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表面,所述下支架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在密封壳和第二转轴之间。

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底座、开口和计算机控制面板,所述工作台和z向导轨均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表面设置有开口,所述计算机控制面板安装在z向导轨表面。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移动壳体、x向移动架、打磨系统和定位组件相互组合的设计,不仅能够自动定位电机转子的斜槽位置,从而使打磨头精确进入斜槽内,还能够利用x向移动架与y向移动架滑动连接的配合结构达到打磨头能够沿着不同倾斜角度的斜槽一边移动一边打磨的效果,具备精准打磨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部(7),所述限位部(7)包括伸缩气缸(71)、匚形杆(72)和齿条杆(73),所述伸缩气缸(71)连接在匚形杆(72)和移动壳体(3)之间,所述齿条杆(73)与匚形杆(72)固定连接,所述X向移动架(4)上方设置有棘爪(43),所述打磨件(53)脱离斜槽(81)时,所述伸缩气缸(71)驱使齿条杆(73)与棘爪(43)啮合,用于固定X向移动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51)包括驱动马达(511)、驱动杆(512)和第一键条(513),所述驱动马达(511)和驱动杆(512)安装在移动壳体(3)下方,所述驱动马达(511)与驱动杆(512)连接,所述驱动杆(512)表面设置有第一键条(5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52)包括空心蜗杆(521)、蜗轮(522)、第一同步轮(523)、传动轴(524)、同步带(525)、第二同步轮(527)和第一键槽(529),所述空心蜗杆(521)内侧设置有第一键槽(529),所述第一键条(513)与第一键槽(529)滑动连接,所述蜗轮(522)和第一同步轮(523)固定连接在传动轴(524)表面,所述空心蜗杆(521)与蜗轮(52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527)固定连接在转动管(526)表面,所述同步带(525)连接在第一同步轮(523)和第二同步轮(52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件(53)包括打磨头(531)和插接杆(532),所述打磨头(531)固定连接在插接杆(532)端部,所述插接杆(532)固定插接在转动管(526)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夹持组件(2)包括支撑壳体(21)、夹持部(22)、第一驱动部(23)、第一转轴(24)、第一传动齿轮(25)和第一角度传感器(26),所述夹持部(22)安装在支撑壳体(21)上方,所述第一转轴(24)固定连接在支撑壳体(21)下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5)和第一角度传感器(26)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24)表面,所述第一驱动部(23)和第一转轴(24)安装在工作台(12)表面,所述第一驱动部(23)与第一传动齿轮(25)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壳体(3)包括X向导轨(31)、Y向移动架(32)、导向杆(33)和限位口(35),所述Y向移动架(32)与X向导轨(31)固定连接,所述Y向移动架(32)安装在Y向导轨(14)内,所述导向杆(33)固定连接在X向导轨(31)内,所述第二驱动部(51)安装在X向导轨(31)下方,所述伸缩气缸(71)与X向导轨(31)固定连接,所述X向导轨(31)表面设置有限位口(35),所述齿条杆(73)滑动连接在限位口(35)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移动架(4)包括上移动块(41)和下支架(42),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4)和上移动块(41)均活动套设在导向杆(33)表面,所述下支架(42)与上移动块(41)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蜗杆(521)、传动轴(524)、转动管(526)和第二转轴(65)均安装在下支架(42)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54)还包括第一支架(545),所述定位组件(6)还包括第二支架(63),所述电磁铁环(543)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545)表面,所述下支架(42)与第一支架(54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63)固定连接在密封壳(61)和第二转轴(6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1)还包括底座(11)、开口(15)和计算机控制面板(16),所述工作台(12)和Z向导轨(13)均与底座(11)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12)表面设置有开口(15),所述计算机控制面板(16)安装在Z向导轨(13)表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部(7),所述限位部(7)包括伸缩气缸(71)、匚形杆(72)和齿条杆(73),所述伸缩气缸(71)连接在匚形杆(72)和移动壳体(3)之间,所述齿条杆(73)与匚形杆(72)固定连接,所述x向移动架(4)上方设置有棘爪(43),所述打磨件(53)脱离斜槽(81)时,所述伸缩气缸(71)驱使齿条杆(73)与棘爪(43)啮合,用于固定x向移动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51)包括驱动马达(511)、驱动杆(512)和第一键条(513),所述驱动马达(511)和驱动杆(512)安装在移动壳体(3)下方,所述驱动马达(511)与驱动杆(512)连接,所述驱动杆(512)表面设置有第一键条(5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52)包括空心蜗杆(521)、蜗轮(522)、第一同步轮(523)、传动轴(524)、同步带(525)、第二同步轮(527)和第一键槽(529),所述空心蜗杆(521)内侧设置有第一键槽(529),所述第一键条(513)与第一键槽(529)滑动连接,所述蜗轮(522)和第一同步轮(523)固定连接在传动轴(524)表面,所述空心蜗杆(521)与蜗轮(52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527)固定连接在转动管(526)表面,所述同步带(525)连接在第一同步轮(523)和第二同步轮(52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件(53)包括打磨头(531)和插接杆(532),所述打磨头(531)固定连接在插接杆(532)端部,所述插接杆(532)固定插接在转动管(526)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的智能电机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夹持组件(2)包括支撑壳体(21)、夹持部(22)、第一驱动部(23)、第一转轴(24)、第一传动齿轮(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静胡建斌黄建栋张雷增赵纬扬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东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