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接触叠层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733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给出一种背接触叠层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所述背接触叠层电池的表面具有周期性点阵分布的通孔,在通孔侧壁,从内到外依次由电学绝缘层、吸收层、电荷传输层和电极覆盖;电池正面电极位于通孔与电池正面的交汇处,并与填充通孔的电极相连。背接触叠层组件由若干个背接触叠层电池封装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背接触叠层电池能够实现高效的光生载流子产生、提取、传输和收集,还能使电池正面的电极遮光率大幅度降低,同时还能有力改善串联型叠层电池中不同子电池之间的短路电流匹配问题。进一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叠层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组件发电量,且电池组件结构简明,制备成本更低,适合于工业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具体给出一种背接触叠层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并给出相应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光伏发电绿色环保,能够可持续发展,可以解决人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在未来能源发展中有重要战略地位。开发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是推动光伏发展的关键。随着对太阳能光伏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单结太阳能电池(比如晶硅电池,以及碲化镉、铜铟镓硒、钙钛矿等薄膜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提升,并逼近shockley-queisser理论极限。通过采用不同光学禁带宽度的材料构成的叠层太阳能电池(简称叠层电池)结构设计,可以全面拓宽电池对太阳光谱吸收利用的波段范围,从而使电池效率突破s-q理论极限,在1个太阳下的叠层电池的理论极限可以达到69%,因此叠层电池和组件的产业化备受关注,是太阳能电池组件未来最具潜力的工业技术路线。

2、目前,各类叠层电池组件仍然主要以双面结构为主,前表面栅线型的金属电极的遮光面积比较大,这明显降低了叠层电池正面的光学性能,从而限制了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不能发挥其高光电转换效率的结构优势。由于叠层电池通常由两个或以上的子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接触叠层太阳能电池,包括至少两个子电池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子电池的中间连接层,所述子电池包括顶层子电池和底层子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周期性点阵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从顶层子电池的前表面开始,沿着所述叠层太阳能电池表面的法向一直贯通到底层子电池的后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为同种导电金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侧壁的吸收层与顶层子电池的吸收层为相同材料;所述通孔侧壁的电荷传输层与顶层子电池前表面的电荷传输层为相同材料

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接触叠层太阳能电池,包括至少两个子电池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子电池的中间连接层,所述子电池包括顶层子电池和底层子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周期性点阵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从顶层子电池的前表面开始,沿着所述叠层太阳能电池表面的法向一直贯通到底层子电池的后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为同种导电金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侧壁的吸收层与顶层子电池的吸收层为相同材料;所述通孔侧壁的电荷传输层与顶层子电池前表面的电荷传输层为相同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侧壁介于电荷传输层和第一电极单元之间还设有界面修饰层;所述界面修饰层与顶层子电池前表面的界面修饰层为相同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子电池前表面第二电极的遮光率为0.05%-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周期性点阵分布的图案为矩形或菱形;所述通孔的排布周期为500-5000微米;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矩形、菱形、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时,通孔的直径为10-500微米;所述通孔为正方形时,通孔的边长为10-500微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冰
申请(专利权)人:屹景江苏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