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五金加工,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结构件打磨除锈装置。
技术介绍
1、金属结构件打磨除锈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通过借助砂纸、砂轮或者钢丝刷对金属的表面进行打磨与抛光,获得需要的表面粗糙度,其砂纸包括金刚砂纸、人造金刚砂纸、玻璃砂纸等多种,砂纸的型号有280目到4000目等多种型号,砂纸的目数越大其打磨的金属的表面粗糙度也越大,使其金属的表面变得光滑。目前加工好的金属结构件氧化生锈多数属于偶然事件,因此,多数选用通用设备打磨除锈,无法控制金属结构件的定位精度,多个金属结构件不能实现连续作业,除锈效率较低有时还会损坏加工好的金属结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以连续作业且除锈效率更高的一种金属结构件打磨除锈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金属结构件打磨除锈装置,包括:
3、传送带,用于传送待打磨金属件;
4、传送带用于放置待打磨金属件的表面上,沿转动方向间隔设置限位凸台;
5、打磨滚轮,对称设置在传送带的两侧,用于打磨待打磨金属件;
6、驱动组件,设置在打磨滚轮的下方,用于驱动两个打磨滚轮相对转动。
7、可选的,还包括定位工装,其设置在两个限位凸台之间,用于放置待打磨金属组件。
8、进一步的,定位工装包括定位板,其两侧设置凹槽,待打磨金属件两侧的底端嵌入凹槽内。
9、可选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
10、第二直齿轮靠近第一直齿轮的一侧啮合第三直齿轮;其中,第三直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直齿轮的直径;
11、第三直齿轮通过第二传动轴驱动一个打磨滚轮;
12、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连接另一个打磨滚轮。
13、进一步的,第一传动轴的底端与第二传动轴的底端转动连接支撑平台。
14、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本技术的一种金属结构件打磨除锈装置,包括:
16、传送带、打磨滚轮、驱动组件,将待打磨金属件间隔的放置于传送带表面的两个限位凸台之间,传送带由电机驱动将待打磨金属件逐一的传送到两个打磨滚轮之间,两个打磨滚轮进行相对转动且转动方向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同,进一步的待打磨金属件的两侧被打磨滚轮打磨完毕后,流转至收集箱或经人工取下传送带。综上,该装置减少了传统打磨金属件表面时的反复拆装,通过传送带以及打磨滚轮组合的形式增加了对金属件表面打磨的效率,同时,经过限位凸台对打磨金属件的限位,也提高了打磨精度。
17、应当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结构件打磨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结构件打磨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工装(4),其设置在两个限位凸台(11)之间,用于放置待打磨金属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结构件打磨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工装(4)包括定位板,其两侧设置凹槽(41),待打磨金属件两侧的底端嵌入凹槽(4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结构件打磨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连接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32)和第二锥齿轮(33),第二锥齿轮(33)通过第一传动轴(34)连接第一直齿轮(35);第一直齿轮(35)通过齿型带(36)连接第二直齿轮(3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结构件打磨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轴(34)的底端与第二传动轴(39)的底端转动连接支撑平台(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结构件打磨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结构件打磨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工装(4),其设置在两个限位凸台(11)之间,用于放置待打磨金属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结构件打磨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工装(4)包括定位板,其两侧设置凹槽(41),待打磨金属件两侧的底端嵌入凹槽(4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联众金属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