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优化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6723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5
本技术公开一种新型优化架,涉及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包括若干架体、第一承重线、第二承重线和夹紧线,相邻两所述架体之间平行连接有所述第一承重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依次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承重线的两侧,所述第一承重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呈平面或V字型排列;所述夹紧线包括平行紧邻设置的弹性线和刚性线;本技术通过设置紧邻的刚性线和弹性线,能够采用夹紧的方式将新梢固定在刚性线和弹性线之间,取代了传统利用扎丝或扎绳将新梢绑扎固定的方式,可以明显降低新梢固定所需时间,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和劳务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栽培,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优化架


技术介绍

1、葡萄是多年生藤本植物,枝条柔软,人工栽培条件下要依靠架材对树体进行支撑,用于支撑树体的架材的形式和构造即为架式。架式和树形的结合通常就决定了果园的栽培方式,架式和树形的选择对树势调控、产量的形成、果实品质调控和田间用工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2、目前生产中采用的水平连棚架、v型架等栽培模式,如申请号为“201310090870.8”,名称为“一种适合北方葡萄水平连棚架栽培的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以及申请号为“201420202298.x”,名称为“v篱葡萄架”的技术专利。采用水平连棚架和v型架栽培模式具有以下好处:①能够为果穗提供自然遮阴,避免日灼;②结果部位呈带状集中分布于主蔓2侧,能够有效保证成熟期和果实品质均匀一致;③新梢分布均匀,无重叠交叉,花芽分化好;④与小棚架相比易于机械化操作。

3、然而该栽培管理模式还存在新梢管理过程中用工量较大等问题。小棚架式、大棚架配合龙干树形或多主蔓扇形栽培模式,将主蔓置于架面上方后,任新梢自由生长,夏剪时统一对新梢进行修剪既能满足新梢管理要求。采用“厂”形树形配合水平平棚架或v型架栽培模式时,按“厂”形树形整形要求将主蔓固定于承重钢丝上,新梢长至一定长度时,需要使用扎丝、帮扎绳等材料将新梢绑缚至架面固定用铁丝上,以保证新梢均匀分布,实现结果带均匀一致,果实品质改善、形成自然遮阴避免日灼的目的。根据新梢生长量的不同,通常每根新梢需要通过2-4次绑缚固定,才能保证新梢的固定。目前使用的栽培架式只能通过人工,逐一绑缚,耗时耗工,用工较多。在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劳务成本不断攀升,因此亟待通过对栽培架式的调整,提高新梢管理效率,降低果园管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优化架,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采用夹紧的方式将新梢固定在刚性线和弹性线之间,取代了传统利用扎丝或扎绳将新梢绑扎固定的方式,可以明显降低新梢固定所需时间,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和劳务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优化架,包括若干架体、第一承重线、第二承重线和夹紧线,相邻两所述架体之间平行连接有所述第一承重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依次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承重线的两侧,所述第一承重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呈平面或v字型排列;所述夹紧线包括平行紧邻设置的弹性线和刚性线。

3、优选的,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间隔固定,新梢位于两相邻固定点之间。

4、优选的,所述第一承重线与所述夹紧线之间还设置有供植物新梢进行绑扎的第二承重线,所述第一承重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呈平面或v字型排列。

5、优选的,所述弹性线为塑钢线,所述刚性线和所述第二承重线均为镀锌铁丝,所述第一承重线为承重钢丝。

6、优选的,所述架体包括第一立柱和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顶部的若干横杆;所述第一承重线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的中部,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杆上,且所述第一承重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呈平面或v字型排列。

7、优选的,若干所述横杆的长度自上而下逐渐变短,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杆的端部。

8、优选的,所述横杆的两端部以及所述第一立柱的中部均设置有固定孔,若干所述固定孔排列呈v字型,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的两端部分别在若干所述固定孔内。

9、优选的,所述架体包括第二立柱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柱顶部的横向承重部,所述第一承重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呈平面分布在所述横向承重部上。

10、优选的,所述横向承重部为承重钢丝。

11、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2、本技术通过设置紧邻的刚性线和弹性线,能够采用夹紧的方式将新梢固定在刚性线和弹性线之间,取代了传统利用扎丝或扎绳将新梢绑扎固定的方式,可以明显降低新梢固定所需时间,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和劳务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优化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架体、第一承重线、第二承重线和夹紧线,相邻两所述架体之间平行连接有所述第一承重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依次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承重线的两侧,所述第一承重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呈平面或V字型排列;所述夹紧线包括平行紧邻设置的弹性线和刚性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优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间隔固定,新梢位于两相邻固定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优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线为塑钢线,所述刚性线和所述第二承重线均为镀锌铁丝,所述第一承重线为承重钢丝。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优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第一立柱和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顶部的若干横杆;所述第一承重线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的中部,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杆上,且所述第一承重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呈平面或V字型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优化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横杆的长度自上而下逐渐变短,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杆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优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的两端部以及所述第一立柱的中部均设置有固定孔,若干所述固定孔排列呈V字型,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的两端部分别在若干所述固定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优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第二立柱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柱顶部的横向承重部,所述第一承重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呈平面分布在所述横向承重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优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承重部为承重钢丝。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优化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架体、第一承重线、第二承重线和夹紧线,相邻两所述架体之间平行连接有所述第一承重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依次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承重线的两侧,所述第一承重线、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呈平面或v字型排列;所述夹紧线包括平行紧邻设置的弹性线和刚性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优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重线和所述夹紧线间隔固定,新梢位于两相邻固定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优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线为塑钢线,所述刚性线和所述第二承重线均为镀锌铁丝,所述第一承重线为承重钢丝。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优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第一立柱和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顶部的若干横杆;所述第一承重线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的中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雯韩守安王敏谢辉张玲王志强王秀梅吴斌朱学慧刘旭鹏侯丽丽吴琼琼斯琴吴玉华艾尔麦克·才卡斯木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