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射流开沟铺缆作业系统及作业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6718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下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射流开沟铺缆作业系统及作业方法,水下行走装置设置在机身主体下端;两个喷冲臂并位于机身主体的前端;喷冲抽吸装置设置在机身主体的后端,包括抽吸管路和喷冲管二,抽吸管路用于在线缆沉降至海沟底部之前通过抽吸口抽吸海沟内的泥沙,并通过排放口将泥沙排放至海沟外侧;喷冲管二喷出水平射流沿海沟的长度方向冲刷海沟的内侧壁及底部,维持线缆沉降至海沟底部时海沟的沟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适用于土质稀软海床上,针对线缆弯曲半径大仅能自然沉降的情况下,确保线缆铺设至目标深度满足作业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作业,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射流开沟铺缆作业系统及作业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海下线缆的设置,需要将线缆埋设至海床下,作业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利用水下作业系统沿着预铺在海床上的电缆的方向移动,并通过搭载的开沟装置在海床上开设海沟,使线缆沉降至海沟底部,确保埋设深度符合要求。针对土质稀软的海床,开沟装置一般为射流开沟,即采用喷冲臂朝向海床喷出射流进行开沟。而针对弯曲半径大的线缆,例如大直径、表面硬度高的线缆,可弯曲程度受限大,其在敷设时一般不能借助其他辅助压缆装置,而是需要依靠线缆自然沉降至沟底,以确保线缆在敷设时不会被压坏。但依靠线缆自然沉降的情况,由于线缆敷设位置一般在深海,其受到的水下浮力大,自然沉降速度相对缓慢,尤其是弯曲半径大的线缆或者海沟深度大的情况,线缆从海床上至完全沉降至沟底之间的距离大,针对土质稀软度高的海床,海床上的泥沙容易因洋流自然回填,且海沟两侧容易塌陷下滑回填沟底,导致在线缆完全沉降至沟底之前出现沟深变浅的问题,致使线缆最终埋设深度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射流开沟铺缆作业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射流开沟铺缆作业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喷冲破土装置(3)还包括布放机构一,所述布放机构一包括固定管路(31)、转动管路(32)、驱动机构一(33)及驱动机构二(36),固定管路(31)与机身主体(1)固定,所述转动管路(32)转动设置在固定管路(31)上并与固定管路(31)连通,驱动机构一(33)用于驱动转动管路(32)绕固定管路(31)上转动,两个喷冲臂(34)均转动设置在转动管路(32)上并与转动管路(32)连通,驱动机构二(36)用于驱动两个喷冲臂(34)绕转动管路(32)上转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射流开沟铺缆作业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射流开沟铺缆作业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喷冲破土装置(3)还包括布放机构一,所述布放机构一包括固定管路(31)、转动管路(32)、驱动机构一(33)及驱动机构二(36),固定管路(31)与机身主体(1)固定,所述转动管路(32)转动设置在固定管路(31)上并与固定管路(31)连通,驱动机构一(33)用于驱动转动管路(32)绕固定管路(31)上转动,两个喷冲臂(34)均转动设置在转动管路(32)上并与转动管路(32)连通,驱动机构二(36)用于驱动两个喷冲臂(34)绕转动管路(32)上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射流开沟铺缆作业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喷冲破土装置(3)还包括驱动机构三(37),驱动机构三(37)可驱动两个喷冲臂(34)沿转动管路(32)的轴向移动,以调节两个喷冲臂(34)之间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下射流开沟铺缆作业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抽吸管路(42)设置有两个,两个抽吸管路(42)沿机身主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个抽吸管路(42)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喷冲管二(43)设置有两个,两个喷冲管二(43)沿机身主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个喷冲管二(43)之间的间距可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射流开沟铺缆作业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喷冲抽吸装置(4)还包括布放机构二、支撑座(41)和驱动组件一(44),布放机构二设置在机身主体(1)的后端,支撑座(41)设置在布放机构二背离机身主体(1)的一端,单个所述喷冲管二(43)与单个抽吸管路(42)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定华郭园园刘可安项立扬陈田吴峥孙昊宇张中华袁庆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