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6438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涉及冲击波治疗仪器技术领域,其包括架体、线圈和振膜件;所述架体内设置有腔室,所述腔室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腔室内至少布置有一组线圈组,所述线圈组包括多个线圈,同一线圈组内的所述线圈的轴向磁感线方向均朝向开口,并于所述开口的外侧交汇;所述振膜件覆盖于开口上,所述振膜件的截面轮廓为弧形,且弧形的内侧朝向所述开口的外侧。本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的线圈产生的磁场能够较为均衡地分布在开口的外侧,覆盖于开口上的振膜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振动,在开口外侧的区域形成能量聚焦的治疗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击波治疗仪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


技术介绍

1、冲击波治疗是利用设备产生的冲击波,通过水囊或者其他的方式耦合进入人体,聚焦于病灶实现治疗的治疗手段。在医疗领域的多个治疗环节中,如体外碎石、骨肌疾病、ed、妇科疾病等,借助冲击波发生器产生冲击波进行体外疗法,已经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2、目前,ed治疗仪一般通过能量头产生能量场,形成覆盖被治疗体的冲击波区域,能量头发射的冲击波通过其内部的线圈模组产生。但是,现有能量头的线圈模组一般由单个平面线圈组成,其产生的能量场呈现由中间到外圆逐渐减弱的分布态势,且能量场的能量焦点区域一般呈现为点状或圆形,能量焦点区域较难覆盖被治疗体,而且,常见的ed治疗仪能量头需要增加透镜进行聚焦,但是,聚焦所用透镜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损耗,导致线圈模组产生的能量会有部分不被折射,不能百分百被聚焦于能量焦点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该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产生的冲击波能量分布均匀,能量焦点区域能够更好地覆盖被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线圈和振膜件;所述架体内设置有腔室,所述腔室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腔室内设置有朝开口布置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的截面轮廓呈多边形,且所述安装面上至少布置有一组线圈组;所述线圈组包括多个线圈,同一线圈组内的所述线圈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面的每个边上,且所述线圈的轴向磁感线方向均朝向开口,并于所述开口的外侧交汇;所述振膜件覆盖于开口上,所述振膜件的截面轮廓为弧形,且弧形的内侧朝向所述开口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包括第一基准面、以及布置于第一基准面两侧的第二基准面,所述第二基准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线圈和振膜件;所述架体内设置有腔室,所述腔室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腔室内设置有朝开口布置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的截面轮廓呈多边形,且所述安装面上至少布置有一组线圈组;所述线圈组包括多个线圈,同一线圈组内的所述线圈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面的每个边上,且所述线圈的轴向磁感线方向均朝向开口,并于所述开口的外侧交汇;所述振膜件覆盖于开口上,所述振膜件的截面轮廓为弧形,且弧形的内侧朝向所述开口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包括第一基准面、以及布置于第一基准面两侧的第二基准面,所述第二基准面倾斜于第一基准面布置,且沿远离第一基准面的方向,第二基准面呈逐渐抬升的趋势;所述线圈均布在第一基准面与第二基准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耀覃东周晓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