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恢复的装配式钢框架组合负刚度支撑抗侧力墙板,属于建筑结构领域。
技术介绍
1、钢框架装配抗侧力墙板类型的结构构件因其工业化程度高、装配便捷、施工效率高,在装配式建筑结构领域内受到较高关注。然而,由于钢框架装配抗侧力墙板类构件的抗侧力墙板刚度较高,遭受地震作用后内部墙板损伤严重,且抗侧力墙板损伤后外部框架难以抵抗水平地震作用,易在梁端或柱端形成塑性铰。因此,传统的钢框架装配抗侧力墙板类构件虽然在装配式建筑结构领域具备一定优势,但其震损难修复、内部墙板易震损、内墙板震损后钢框架易形成塑性铰等缺陷制约了该类结构构件的工程推广。
2、因此,针对现有钢框架装配抗侧力墙板的缺点,需针对震后难修复,内墙板易震损,钢框架易形成塑性铰等缺点对钢框架装配抗侧力墙板做相应改进,通过改变其受力机理和构件各部件的关键连接方式,改善钢框架装配抗侧力墙板的相应缺陷。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钢框架装配抗侧力墙板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恢复的装配式钢框架组合负刚度支撑抗侧力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框架、负刚度支撑、外挂防火装修层、连接件,所述钢框架包括:钢框柱(1-1)、钢框梁(1-2)、柱脚加劲肋(1-3);所述钢框梁(1-2)和负刚度支撑通过连接件连接组成梁-支撑一体式构件,梁-支撑一体式构件中钢框梁(1-2)两端分别与一钢框柱(1-1)上端连接且柱顶高于钢框梁(1-2)上翼缘表面,钢框柱(1-1)柱脚外侧设有柱脚加劲肋(1-3);安装外挂防火装修层形成可恢复的装配式钢框架组合负刚度支撑抗侧力墙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恢复的装配式钢框架组合负刚度支撑抗侧力墙板,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恢复的装配式钢框架组合负刚度支撑抗侧力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框架、负刚度支撑、外挂防火装修层、连接件,所述钢框架包括:钢框柱(1-1)、钢框梁(1-2)、柱脚加劲肋(1-3);所述钢框梁(1-2)和负刚度支撑通过连接件连接组成梁-支撑一体式构件,梁-支撑一体式构件中钢框梁(1-2)两端分别与一钢框柱(1-1)上端连接且柱顶高于钢框梁(1-2)上翼缘表面,钢框柱(1-1)柱脚外侧设有柱脚加劲肋(1-3);安装外挂防火装修层形成可恢复的装配式钢框架组合负刚度支撑抗侧力墙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恢复的装配式钢框架组合负刚度支撑抗侧力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刚度支撑包括:钢斜撑(2-1)、负刚度箱体(2-2)、保险插栓(2-4)、预压弹簧(2-5);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角钢(4-2)、加劲板(4-3)、连接钢板(4-4)、转动铰(4-6);呈交叉布置的两根所述钢斜撑(2-1)一端封头并通过连接的加劲板(4-3)与连接角钢(4-2)连接,所述连接角钢(4-2)与钢框梁(1-2)下翼缘连接,所述钢斜撑(2-1)另一端插入负刚度箱体(2-2)且靠近端头的外表面与预压弹簧(2-5)一端连接,预压弹簧(2-5)另一端封头并通过转动铰(4-6)与负刚度箱体(2-2)的内表面连接;所述保险插栓(2-4)一端与插入钢斜撑(2-1)处的所述负刚度箱体(2-2)钢板外侧连接,所述保险插栓(2-4)另一端与钢斜撑(2-1)连接;呈竖向布置的连接钢板(4-4)一端与连接角钢(4-2)连接,呈竖向布置的连接钢板(4-4)另一端与负刚度箱体(2-2)连接;呈水平布置的连接钢板(4-4)一端与一负刚度箱体(2-2)连接,呈水平布置的连接钢板(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李骏,刘朝福,郭子涛,杨圣元,贾小永,刘文治,张立文,张玉波,王立娜,周云川,饶光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