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590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0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电池包括壳体、电芯主体以及一对连接件。电芯主体包括正极电芯与负极电芯,正极电芯与负极电芯层叠设置并卷绕形成电芯主体。壳体设置有正极安装面与负极安装面,正极电芯的末端电连接至正极安装面,负极电芯的末端电连接至负极安装面,一个连接件电连接至正极安装面,另一个连接件电连接至负极安装面。负极电芯包括结构超出正极电芯末端的延伸区段,连接件包括第一消磁部,第一消磁部内的电流方向与延伸区段内的电流方向相反,使得第一消磁部产生的磁场与延伸区段产生的磁场相反,能够对延伸区段产生的磁场及进行抵消,降低延伸区段对外界的磁场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电池的卷绕工艺中,正极电芯、隔膜和负极电芯相互层叠卷绕,并形成两个电流方向相反的螺旋线圈。卷绕工艺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以及良率高的优点。由于锂离子在负极内的固相扩散过程较慢,当锂离子过快从正极脱出、但无法等量嵌入负极时,锂离子只能在负极表面得到电子,从而形成银白色的锂单质,产生析锂现象。所以由卷绕工艺制成的电池,其负极电芯的收尾处会超过正极电芯,以防止析锂。但是如此设置会导致负极的电流无法完全被抵消,负极电芯收尾处多余的电流会产生额外电磁场,对外界的设备造成干扰。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池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芯主体,以及一对连接件,所述电芯主体包括正极电芯与负极电芯,所述正极电芯与所述负极电芯层叠设置并卷绕形成所述电芯主体;

3、所述壳体设置有正极安装面与负极安装面,所述正极电芯的末端电连接至所述正极安装面,所述负极电芯的末端电连接至所述负极安装面,一个所述连接件电连接至所述正极安装面,另一个所述连接件电连接至所述负极安装面;

4、所述负极电芯包括结构超出所述正极电芯末端的延伸区段,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消磁部,所述第一消磁部内的电流方向与所述延伸区段内的电流方向相反。

5、进一步地,所述电芯主体的侧面设置有位于所述正极电芯末端的正极耳与位于所述负极电芯末端的负极耳,所述正极耳电连接至所述正极安装面,所述负极耳电连接至所述负极安装面。

6、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耳包括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负极耳包括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电芯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电芯主体的一端面弯折形成,所述第四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三部分向所述电芯主体的另一端面弯折形成,所述第二部分电连接至所述正极安装面,所述第四部分电连接至所述负极安装面。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电极连接部,每个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电极连接部分别连接至所述正极安装面或所述负极安装面的中间。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二消磁部与第三消磁部,所述第二消磁部自所述电极连接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消磁部自所述第二消磁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三消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消磁部弯折形成;

9、所述第三消磁部内的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一部分内的电流相反,所述正极安装面上的所述第二消磁部内的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电流方向相反;所述负极安装面上的所述第二消磁部的电流方向与所述第四部分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10、进一步地,以垂直于所述正极安装面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一对所述第一消磁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覆盖所述延伸区段。

11、进一步地,所述一对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合。

12、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安装面与所述负极安装面相对设置,所述正极安装面与所述负极安装面之间连接有侧面,所述侧面上设置有绝缘套。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正极连接件与负极连接件,所述正极连接件与所述负极连接件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

14、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

15、本公开电池的负极电芯包括超出正极电芯末端的延伸区段,能够起到防止析锂的作用。同时,连接件设置有第一消磁部,其内部电流方向与延伸区段内的电流方向相反,使得一对连接件的第一消磁部共同产生的磁场与延伸区段产生的磁场相反,能够对延伸区段产生的磁场进行抵消,降低延伸区段对外界的磁场干扰。与此同时,连接件成对设置,能够通过相同结构分别与正极安装面及负极安装面连接,实现相应的连接及磁场抵消功能,降低了设计难度和工艺难度。

1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设置于壳体(10)内的电芯主体(20),以及一对连接件(30),所述电芯主体(20)包括正极电芯(21)与负极电芯(22),所述正极电芯(21)与所述负极电芯(22)层叠设置并卷绕形成所述电芯主体(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主体(20)的侧面设置有位于所述正极电芯(21)末端的正极耳(23)与位于所述负极电芯(22)末端的负极耳(24),所述正极耳(23)电连接至所述正极安装面(11),所述负极耳(24)电连接至所述负极安装面(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23)包括第一部分(231)与第二部分(232),所述负极耳(24)包括第三部分(241)与第四部分(242),所述第一部分(231)与所述第三部分(241)位于所述电芯主体(20)的侧面,所述第二部分(232)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231)向所述电芯主体(20)的一端面弯折形成,所述第四部分(242)相对于所述第三部分(241)向所述电芯主体(20)的另一端面弯折形成,所述第二部分(232)电连接至所述正极安装面(11),所述第四部分(242)电连接至所述负极安装面(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还包括电极连接部(300),每个所述连接件(30)的所述电极连接部(300)分别连接至所述正极安装面(11)或所述负极安装面(12)的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还包括第二消磁部(32)与第三消磁部(33),所述第二消磁部(32)自所述电极连接部(300)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消磁部(31)自所述第二消磁部(32)延伸形成,所述第三消磁部(33)相对于所述第一消磁部(31)弯折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以垂直于所述正极安装面(11)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一对所述第一消磁部(3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覆盖所述延伸区段(2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连接件(3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安装面(11)与所述负极安装面(12)相对设置,所述正极安装面(11)与所述负极安装面(12)之间连接有侧面(13),所述侧面(13)上设置有绝缘套(40)。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包括正极连接件(301)与负极连接件(302),所述正极连接件(301)与所述负极连接件(302)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两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设置于壳体(10)内的电芯主体(20),以及一对连接件(30),所述电芯主体(20)包括正极电芯(21)与负极电芯(22),所述正极电芯(21)与所述负极电芯(22)层叠设置并卷绕形成所述电芯主体(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主体(20)的侧面设置有位于所述正极电芯(21)末端的正极耳(23)与位于所述负极电芯(22)末端的负极耳(24),所述正极耳(23)电连接至所述正极安装面(11),所述负极耳(24)电连接至所述负极安装面(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23)包括第一部分(231)与第二部分(232),所述负极耳(24)包括第三部分(241)与第四部分(242),所述第一部分(231)与所述第三部分(241)位于所述电芯主体(20)的侧面,所述第二部分(232)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231)向所述电芯主体(20)的一端面弯折形成,所述第四部分(242)相对于所述第三部分(241)向所述电芯主体(20)的另一端面弯折形成,所述第二部分(232)电连接至所述正极安装面(11),所述第四部分(242)电连接至所述负极安装面(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还包括电极连接部(300),每个所述连接件(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可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