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辊式矫直机,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辊式矫直机自动角度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1、辊式矫直是轧材从上下两排相互交错排列的辊子之间通过时因受到多次反复弯曲而得到的对形状缺陷的矫正。辊式矫直在辊式矫直机或斜辊矫直机上进行。辊式矫直机广泛地用于板带材和型材的矫直,斜辊矫直机则用于管棒材的矫直。
2、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3119168.4的技术公开了一种辊式矫直机自动角度调整机构。该技术的需要人工调整,各处的间隙均能被消除,提高了辊式矫直机自动角度调整机构的调整效率;
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辊式矫直机的矫直辊角度调整机构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液压推杆或伺服电机启动依次对矫直辊轴进行推动实现转动,使移动端与矫直辊轴活动连接,转动角度受推动杆的长度和角度的限制,不能转动较大的角度,从而任意控制转动角度,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辊式矫直机自动角度调整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辊式矫直机自动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矫直机支撑侧板和插设在矫直机支撑侧板中部的转动辊轴,所述转动辊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稳定轴承,所述转动辊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盘,所述传动齿盘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中部设置有传动蜗杆;
3、可以看出,通过第一稳定轴承可以提高转动辊轴转动的流畅性,避免转动辊轴与矫直机支撑侧板产生摩擦,并通过第一转
4、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角度检测器;
5、可以看出,通过传动齿轮控制第一转动杆和连接杆转动,可以控制转盘转动,并通过转动角度检测器可以检测转盘转动的角度,方便控制传动齿盘转动的角度,提高使用效果;
6、所述矫直机支撑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顶部设置有编码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套设有转动齿轮;
7、可以看出,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可以通过减速器降低伺服电机的驱动转速,并使第二转动杆带动转动齿轮转动,起到驱动的作用,并通过设置的编码器,可以控制伺服电机启动并控制第二转动杆的转动角度,方便控制,提高使用效果。
8、优选地,所述第一稳定轴承设置在矫直机支撑侧板的中部,所述传动齿盘的外表面齿牙设置为倾斜结构,所述传动蜗杆设置在传动齿盘的正上方,所述传动齿盘的外表面与传动蜗杆相啮合;
9、可以看出,通过第一稳定轴承可以提高转动辊轴转动的稳定流畅性,并通过传动齿盘和传动蜗杆的配合,实现自锁传动的作用,提高转动的驱动稳定性和精细度,提高使用效果。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对称套设有第二稳定轴承,所述第二稳定轴承设置在矫直机支撑侧板的中部,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三稳定轴承,所述第三稳定轴承设置在矫直机支撑侧板的中部;
11、可以看出,通过第二稳定轴承可以提高第一转动杆带动传动蜗杆转动的稳定性,并提高第一转动杆转动的流畅性,避免产生摩擦,通过设置的第三稳定轴承提高连接杆转动的稳定杆,提高使用效果。
12、优选地,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在转动齿轮的正下方,所述传动齿轮与转动齿轮相啮合;
13、可以看出,通过转动齿轮的转动控制传动齿轮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起到传动的作用。
14、优选地,所述转动角度检测器与转盘相对应,所述转盘靠近转动角度检测器的一侧壁体设置有角度刻度线;
15、可以看出,通过转动角度检测器可以检测转盘转动的角度,方便通过控制器计算出传动齿盘带动转动辊轴转动的角度,方便控制。
16、优选地,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器与第二转动杆传动连接,所述编码器和转动角度检测器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
17、可以看出,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可以依次控制第二转动杆转动并降低第二转动杆的转速,提高使用效果,通过控制器方便控制启动,实现自动调整转动辊轴一端矫直辊的角度,提高使用效果。
18、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9、1、本技术首先通过设置的传动蜗杆和传动齿盘的传动连接,可以控制传动齿盘带动转动辊轴转动,从而带动矫直辊转动,从而对矫直辊的角度进行任意调节,方便调节使用,且可以通过传动蜗杆和传动齿盘的传动特性实现自锁的作用,并通过转动角度检测器和转盘的配合,方便检测出矫直辊的转动角度,方便控制使用,提高使用效果;
20、2、本技术还通过设置的转动齿轮和传动齿轮的配合实现稳定传动的作用,并通过设置的第二稳定轴承和第三稳定轴承提高第一转动杆转动的稳定性和流畅性,提高使用效果,并通过设置的第一稳定轴承可以提高转动辊轴转动的流畅性,提高使用效果,并通过减速器可以降低伺服电机驱动传动的转速,提高调节的高精度效果,方便使用;
21、综上,通过上述多个作用的相互影响,可以方便对矫直辊的角度进行任意调节,方便控制调节使用,提高使用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式矫直机自动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矫直机支撑侧板(1)和插设在矫直机支撑侧板(1)中部的转动辊轴(2),所述转动辊轴(2)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稳定轴承(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辊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盘(4),所述传动齿盘(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转动杆(5),所述第一转动杆(5)的中部设置有传动蜗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式矫直机自动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轴承(3)设置在矫直机支撑侧板(1)的中部,所述传动齿盘(4)的外表面齿牙设置为倾斜结构,所述传动蜗杆(6)设置在传动齿盘(4)的正上方,所述传动齿盘(4)的外表面与传动蜗杆(6)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式矫直机自动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5)的两端对称套设有第二稳定轴承(7),所述第二稳定轴承(7)设置在矫直机支撑侧板(1)的中部,所述连接杆(9)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三稳定轴承(12),所述第三稳定轴承(12)设置在矫直机支撑侧板(1)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式矫直机自动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式矫直机自动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角度检测器(11)与转盘(10)相对应,所述转盘(10)靠近转动角度检测器(11)的一侧壁体设置有角度刻度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式矫直机自动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16)的输出轴通过减速器(15)与第二转动杆(14)传动连接,所述编码器(17)和转动角度检测器(11)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式矫直机自动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矫直机支撑侧板(1)和插设在矫直机支撑侧板(1)中部的转动辊轴(2),所述转动辊轴(2)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稳定轴承(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辊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盘(4),所述传动齿盘(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转动杆(5),所述第一转动杆(5)的中部设置有传动蜗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式矫直机自动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轴承(3)设置在矫直机支撑侧板(1)的中部,所述传动齿盘(4)的外表面齿牙设置为倾斜结构,所述传动蜗杆(6)设置在传动齿盘(4)的正上方,所述传动齿盘(4)的外表面与传动蜗杆(6)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式矫直机自动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5)的两端对称套设有第二稳定轴承(7),所述第二稳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晶,江军,宋长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奥润特冶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