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阻悬置惯性通道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5367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37
本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液阻悬置惯性通道体结构,包括惯性通道组件;惯性通道组件包括上流道体、下流道体以及解耦膜;上流道体上设置有内圈一与外圈一;内圈一与外圈一上分别设置有一半的凸筋以及一半的凹槽;下流道体上设置有内圈二与外圈二;内圈二上设置有一半的内圈凸筋一以及一半的内圈凹槽一;该内圈凸筋一以及内圈凹槽一分别与上流道体的内圈一的凸筋和凹槽配合卡紧固定连接;外圈二上设置有一半的外圈凸筋二以及一半的外圈凹槽二;该外圈凸筋二以及外圈凹槽二分别与上流道体的外圈一的凸筋和凹槽配合卡紧固定连接。本结构方便组装,减少相应的焊接工序,且一凸一凹卡扣和半边凸筋和半边凹筋的设计利于装配和两件零件装配方向的防呆防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液阻悬置惯性通道体结构,属于汽车零部件。


技术介绍

1、家用乘用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汽车严重同质化的今天,消费者对质量和价格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成本压力压在汽车产业链上,降本增效是链上企业都在迫切开展的工作;悬置系统作为汽车动力总成与车身连接部件,起到隔震降噪提高驾乘舒适性,降本不降质更加迫切和重要;但是传统圆形液阻悬置的性能核心组件惯性通道体结构复杂,需要三种结构零件上流道体01、下流道体02、解耦膜片03组装合成,开发成本高(参照图1),另外上下流道体合并后密封有效性至关重要,关乎液阻悬置的动态性能,传统方法是在其中一个零件上增加密封筋04,再通过超声波焊接机焊接密封;这样整个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液阻悬置惯性通道体结构,从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液阻悬置惯性通道体结构,包括设置在液阻悬置内的惯性通道组件;所述惯性通道组件包括上流道体、下流道体以及位于上流道体、下流道体之间的解耦膜;

3、所述上流道体上设置有内圈一与外圈一;所述内圈一与外圈一上分别设置有一半的凸筋以及一半的凹槽;

4、所述下流道体上设置有内圈二与外圈二;所述内圈二上设置有一半的内圈凸筋一以及一半的内圈凹槽一;该内圈凸筋一以及内圈凹槽一分别与上流道体的内圈一的凸筋和凹槽配合卡紧固定连接;所述外圈二上设置有一半的外圈凸筋二以及一半的外圈凹槽二;该外圈凸筋二以及外圈凹槽二分别与上流道体的外圈一的凸筋和凹槽配合卡紧固定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上流道体的外圈位于凸筋与凹槽之间交接处设置有卡紧块一与卡紧槽一;所述下流道体的外圈位于外圈凸筋二以及外圈凹槽二之间的交接处设置有卡紧块二以及卡紧槽二;所述卡紧块二以及卡紧槽二分别与上流道体的卡紧槽一与卡紧块一配合卡紧固定。

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通过对原有的流道体结构的连接位置的改进,进而能够方便组装,减少相应的焊接工序,且一凸一凹卡扣和半边凸筋和半边凹筋的结构设计利于装配和两件零件装配方向的防呆防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液阻悬置惯性通道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液阻悬置内的惯性通道组件;所述惯性通道组件包括上流道体(1)、下流道体(2)以及位于上流道体(1)、下流道体(2)之间的解耦膜(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阻悬置惯性通道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流道体(1)的外圈位于凸筋与凹槽之间交接处设置有卡紧块一与卡紧槽一;所述下流道体(2)的外圈位于外圈凸筋二(221)以及外圈凹槽二(222)之间的交接处设置有卡紧块二(223)以及卡紧槽二(224);所述卡紧块二(223)以及卡紧槽二(224)分别与上流道体(1)的卡紧槽一与卡紧块一配合卡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液阻悬置惯性通道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液阻悬置内的惯性通道组件;所述惯性通道组件包括上流道体(1)、下流道体(2)以及位于上流道体(1)、下流道体(2)之间的解耦膜(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阻悬置惯性通道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流道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骆氏减震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