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抗渗混凝土层养护装置。
技术介绍
1、公知的,抗渗混凝土层在浇筑后,需要对其进行加水养护,避免抗渗混凝土层干燥开裂,养护的周期不少于七天,养护的过程中需要工人定期进行浇水,工作量大,效率不高,并且为了保湿还会再浇水的抗渗混凝土层上方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使用量大,既破坏环境也造成成本的提高,并且在抗渗混凝土层浇水后,由于周围环境变化,难以判断和控制水的蒸发情况,会造成抗渗混凝土层表面干燥,使得混凝土内化学反应不充分,降低整体的建筑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底板抗渗混凝土层养护装置,本技术通过在抗渗混凝土层上设置蓄水袋和支水管,在支水管上设置主水管,以达到对地下室底板抗渗混凝土层养护装置的目的。
2、为了实现所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地下室底板抗渗混凝土层养护装置,包括蓄水袋、连接带、支水管和主水管构成,蓄水袋和支水管交替铺设在抗渗混凝土层上,蓄水袋一侧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底板抗渗混凝土层养护装置,包括蓄水袋(1)、连接带(2)、支水管(6)和主水管(4)构成,蓄水袋(1)和支水管(6)交替铺设在抗渗混凝土层上,其特征在于:蓄水袋(1)一侧设有连接带(2),支水管(6)一侧与同侧的蓄水袋(1)通过第二连接管(8)连接,支水管(6)另一侧与同侧蓄水袋(1)的连接带(2)相连接,主水管(4)与各支水管(6)通过第一连接管(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抗渗混凝土层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4)一端与水源相连接,主水管(4)侧面等距阵列分布有第一连接管(5),各第一连接管(5)一端与主水管(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底板抗渗混凝土层养护装置,包括蓄水袋(1)、连接带(2)、支水管(6)和主水管(4)构成,蓄水袋(1)和支水管(6)交替铺设在抗渗混凝土层上,其特征在于:蓄水袋(1)一侧设有连接带(2),支水管(6)一侧与同侧的蓄水袋(1)通过第二连接管(8)连接,支水管(6)另一侧与同侧蓄水袋(1)的连接带(2)相连接,主水管(4)与各支水管(6)通过第一连接管(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抗渗混凝土层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4)一端与水源相连接,主水管(4)侧面等距阵列分布有第一连接管(5),各第一连接管(5)一端与主水管(4)连通,各第一连接管(5)另一端均设有支水管(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抗渗混凝土层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水管(6)一端与相对的第一连接管(5)卡接,支水管(6)另一端封堵,支水管(6)的侧面等距阵列分布有第二连接管(8),各第二连接管(8)一端与蓄水袋(1)连通,支水管(6)的上部面等距阵列分布有固定块(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抗渗混凝土层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水管(6)上分布有卡环(9),卡环(9)套在支水管(6)上,卡环(9)与支水管(6)转动连接,各卡环(9)的侧面设有支脚(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抗渗混凝土层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袋(1)一侧分布有连接环(11),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少英,高鹏,邢鹏骞,唐成亮,陈堃烨,董佳节,费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