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后悬置结构及变速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476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3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后悬置结构及变速器总成,其中,变速器后悬置结构包括支座、衬套、连接螺栓和紧固螺母;所述支座一体成型,包括支座本体和连接凸台,所述支座本体用于连接变速器,所述凸台位于所述支座本体的下端,所述凸台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支座本体与所述变速器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衬套穿过所述连接孔且与所述连接孔间隙配合;所述连接螺栓穿过车架和所述衬套,并与所述紧固螺母连接。支座整体作为主要支撑部件,可提高悬置系统的抗扭能力,提升动力总成的强度和稳定性;通过所述衬套与所述连接孔间隙配合,减少后悬置沿连接孔的径向移动,可以增强对后悬置沿变速器轴向的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车辆,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后悬置结构及变速器总成


技术介绍

1、重型越野车、重卡、大型客车、矿用车等重型车辆在基建工作中经常使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重型车辆的变速箱传递的扭矩和承受的惯性冲击越来越大,因此,对变速器悬置结构强度和缓冲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

2、目前,重型车辆的变速器常用三点式悬置系统,所述悬置系统的前悬置通过“卡箍式”上下抱紧环和橡胶圈与变速器连接,后悬置分为左右两侧悬置,单侧后悬置由上支座、下支座、减震套、轴管和螺栓组成,上支座和下支座通过轴管、减震套和螺栓连接。这种悬置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过定位或安装调整困难的问题,但上支座和下支座与轴管之间轴向限位不足,可能导致变速器输入罩壳体与前悬置干涉,后悬置抗扭限位能力较弱,不利于动力总成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支座和下支座与轴管之间轴向限位不足,后悬置抗扭限位能力较弱,不利于动力总成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变速器后悬置结构及变速器总成。

2、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变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衬套、连接螺栓和紧固螺母,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缓冲垫和下缓冲垫,所述上缓冲垫和所述下缓冲垫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凸台的上下两侧;所述上缓冲垫的顶面和所述下缓冲垫的底面之间设置有滑动环空,所述衬套位于所述滑动环空中,且所述衬套的长度小于所述滑动环空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垫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下缓冲垫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连接螺栓之间形成所述滑动环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衬套、连接螺栓和紧固螺母,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缓冲垫和下缓冲垫,所述上缓冲垫和所述下缓冲垫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凸台的上下两侧;所述上缓冲垫的顶面和所述下缓冲垫的底面之间设置有滑动环空,所述衬套位于所述滑动环空中,且所述衬套的长度小于所述滑动环空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垫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下缓冲垫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连接螺栓之间形成所述滑动环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垫板和上垫板;所述下垫板位于所述下缓冲垫和所述车架之间,所述衬套的下端抵触所述下垫板的顶面;所述上垫板位于所述上缓冲垫和所述螺母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中锋蔡仲昌夏斯姚能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