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386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存在结构不紧凑,换热效率不高,积碳以及热疲劳的问题。包括壳体、换热结构、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结构,壳体的左右两端均具有开口,壳体的左侧上部、壳体的右侧下部均具有开孔,第二折流板、第一折流板位于两个开孔之间,第二折流板上部及侧面与壳体连接,第一折流板的下部及侧面与壳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冷却效果,同时结构紧凑,该结构由平均曲率为零的曲面函数构成,表面光滑,能引发漩涡以及紊流,换热效率高,流动阻力较小,不易积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冷却器,属于换热器。


技术介绍

1、废气再循环egr将已排出气缸的废气的一部分重新引入进气道并与新鲜空气混合,不仅使得氧浓度降低,同时也意味混合气总热容得到提高,这将降低最高燃烧温度,从而实现降低nox排放量的效果。然而,高温废气的直接引入会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能、排放等方面带来消极作用,因此一般情况都会采用冷却废气再循环技术,即增加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2、目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主要类型有:光管式、螺纹管式、翅片式、螺旋折流板式、板翅式等。光管式和螺纹管式换热效率低,翅片式、螺旋折流板式以及板翅式制造工艺复杂,沿程阻力大。例如:公开号为cn116809957a,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双通道点阵换热器成形方法,其技术方案中双通道点阵芯体由三周期极小曲面单胞阵列而成,换热器在应用于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存在以下问题:1)分流隔板为圆锥形,流动阻力大,结构复杂,废气流经此处易积碳;2)由于进气室为双层结构,热流体从圆锥形分流板外侧进入三周期曲面结构,圆柱外形的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外缘部分局部温度高,冷却效果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换热结构(7)、第一折流板(10)和第二折流板(11),壳体(3)内设置有换热结构(7),壳体(3)的左右两端均具有开口,壳体(3)的左侧上部、壳体(3)的右侧下部均具有开孔,第二折流板(11)、第一折流板(10)位于两个开孔之间,第二折流板(11)上部及侧面与壳体(3)连接,第一折流板(10)的下部及侧面与壳体(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7)为三周期极小曲面换热结构,曲面为Primitive曲面,该曲面的方程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换热结构(7)、第一折流板(10)和第二折流板(11),壳体(3)内设置有换热结构(7),壳体(3)的左右两端均具有开口,壳体(3)的左侧上部、壳体(3)的右侧下部均具有开孔,第二折流板(11)、第一折流板(10)位于两个开孔之间,第二折流板(11)上部及侧面与壳体(3)连接,第一折流板(10)的下部及侧面与壳体(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7)为三周期极小曲面换热结构,曲面为primitive曲面,该曲面的方程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折流板(10)和第二折流板(11)为壳体(3)内部横截面的3/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挡板(6)、废气封堵结构(8)和第二挡板(9),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9)分别设置在壳体(3)左右两侧,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永磊衡康张晓云沈家波万雷杨连峰陈小虎王萌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