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
技术介绍
1、通常,为了确保整车的强度和碰撞性能,车身后部处的后纵梁和后背梁直接连接。
2、典型的后纵梁和后背梁通过螺栓连接,但后背梁可以不直接连接到车身。
3、即,车身后部处的上部车身与后背梁或后纵梁之间连接断开,从而限制了车辆nvh性能的改善,并且在车辆碰撞时可能无法有效分散碰撞载荷。
4、本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具体实施例涉及一种增强的车身后部的连接性的车身后部结构。
2、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增强的车身后部的连接性的车身后部结构。
3、一种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身后部结构可以包括:后开口,具有围绕上部车身的后部的第一封闭形状,并安装在上部车身的后部上;后端模块,具有围绕后开口的第二封闭形状,并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连接;以及后横梁,安装在后开口和后端模块的连接部的下部上。
4、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身后部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后接合部,后接合部一体地连接后开口、后端模块和后横梁。
5、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身后部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后纵梁,后纵梁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上部车身的下方,其中后接合部一体地连接后开口、后端模块和后横梁。
6、后开口可以包括开口下水平面,在开口下水平面上形成后开口连接孔,并且开口
7、后端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后端模块连接部肋条,后端模块连接部肋条在连接突出部的上部沿车身的向后方向并且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形成。
8、后端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后端模块下突出部,后端模块下突出部在后端模块连接部肋条的上部上沿车身的向后方向突出;以及后端模块下肋条,后端模块下肋条在后端模块下突出部上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并且沿车身的向前方向形成。
9、后端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后端模块中间突出部,后端模块中间突出部沿车身的向前方向形成在后端模块下突出部的上部上;以及后端模块中间肋条,后端模块中间肋条在后端模块中间突出部上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并且沿车身的向后方向形成。
10、后端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后端模块上突出部,后端模块上突出部在后端模块中间突出部的上部上沿车身的向后方向突出;以及后端模块上肋条,后端模块上肋条在后端模块上突出部上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并且沿车身的向前方向形成。
11、后端模块上肋条可以支撑后横梁的上部。
12、后横梁可以包括后横梁后突出部,后横梁后突出部从横梁下水平面延伸,沿车身的向后方向突出,并由后端模块下肋条和后端模块中间突出部支撑。
13、后开口可以进一步包括后开口前突出部,后开口前突出部从开口下水平面延伸并沿车身的向前方向突出,以与后横梁后突出部一起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形成后横梁封闭截面。
14、后横梁可以进一步包括后横梁上延伸部,后横梁上延伸部从后横梁后突出部向上延伸,并且形状与后端模块中间突出部相对应,并且后开口可以进一步包括后开口上延伸部,后开口上延伸部从后开口前突出部向上延伸,以与后横梁上延伸部一起形成后横梁上封闭截面。
15、后横梁可以包括后横梁后突出部,后横梁后突出部从横梁下水平面延伸并沿车身的向后方向突出。
16、后开口可以进一步包括后开口前突出部,后开口前突出部从开口下水平面延伸并沿车身的向前方向突出,以与后横梁后突出部一起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形成后横梁封闭截面。
17、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身后部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底盘框架,底盘框架安装在上部车身的下部上,并且底盘框架可以进一步包括:底盘框架纵梁,底盘框架纵梁沿长度方向设置在车身的两侧上,并与上部车身连接;以及后背梁,联接到底盘框架纵梁的后端。
18、底盘框架可以进一步包括框架安装支架,框架安装支架连接到底盘框架纵梁;后开口可以包括后开口下安装部,后开口下安装部形成在与框架安装支架相对应的位置处;后横梁可以包括后横梁下安装部,后横梁下安装部与后开口下安装部一起形成后安装支架;并且框架安装支架、后开口下安装部和后横梁下安装部可以通过底盘框架接合部一体地连接。
19、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身后部结构可以通过增强车身的后部部分的连接性来提高车辆的nvh性能,并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有效分散碰撞载荷。
2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直接或隐含地公开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而可以获得或预测的效果。即,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预期的各种效果将在稍后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的后部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结构,进一步包括后接合部,所述后接合部一体地连接所述后开口、所述后端模块和所述后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部结构,进一步包括后纵梁,所述后纵梁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上部车身的下方,其中所述后接合部一体地连接所述后开口、所述后端模块和所述后横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端模块进一步包括后端模块连接部肋条,所述后端模块连接部肋条在所述连接突出部的上部上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并且沿所述车身的向后方向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端模块进一步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端模块进一步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端模块进一步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端模块上肋条被构造成支撑所述后横梁的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横梁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开口进一步包括后开口前突出部,所述后开口前突出部从所述开口下水平面延伸并沿所述车身的向前方向突出,以与所述后横梁后突出部一起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限定后横梁封闭截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横梁进一步包括后横梁上延伸部,所述后横梁上延伸部从所述后横梁后突出部向上延伸,并且形状与所述后端模块中间突出部相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开口进一步包括后开口上延伸部,所述后开口上延伸部从所述后开口前突出部向上延伸,以与所述后横梁上延伸部一起限定后横梁上封闭截面。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横梁包括后横梁后突出部,所述后横梁后突出部从所述横梁下水平面延伸,并沿所述车身的向后方向突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开口进一步包括后开口前突出部,所述后开口前突出部从所述开口下水平面延伸并沿所述车身的向前方向突出,以与所述后横梁后突出部一起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限定后横梁封闭截面。
16.一种车身的后部结构,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底盘框架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的后部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结构,进一步包括后接合部,所述后接合部一体地连接所述后开口、所述后端模块和所述后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部结构,进一步包括后纵梁,所述后纵梁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上部车身的下方,其中所述后接合部一体地连接所述后开口、所述后端模块和所述后横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端模块进一步包括后端模块连接部肋条,所述后端模块连接部肋条在所述连接突出部的上部上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并且沿所述车身的向后方向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端模块进一步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端模块进一步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端模块进一步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端模块上肋条被构造成支撑所述后横梁的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横梁包括后横梁后突出部,所述后横梁后突出部从所述横梁下水平面延伸,沿所述车身的向后方向突出,并被构造成由所述后端模块下肋条和所述后端模块中间突出部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训,李正浩,姜昌学,全灿雄,韩相冏,金永录,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