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铰接结构的无舵面三体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3745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6
一种基于铰接结构的无舵面三体飞行器,属于飞行设备技术领域,适用于导弹、制导炮弹、制导火箭等飞行器,包括前机体、中间机体、后机体、前关节电机及后关节电机;前机体与中间机体通过前关节电机相铰接,中间机体与后机体通过后关节电机相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铰接结构的无舵面三体飞行器,只需对飞行器的前后两个铰接点进行转角控制,即可实现飞行器的大过载机动,既保留了固定翼飞行器具有的航程远、航速快的特点,又降低了飞行器的方向控制难度,还有效增强了飞行器的姿态控制能力,同时可以实现电力供应的自主性和可靠性,避免对外部电源的依赖,节约飞行器机体内部空间,提高飞行器机体的紧凑性和飞行器控制系统的高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飞行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铰接结构的无舵面三体飞行器,适用于导弹、制导炮弹、制导火箭等飞行器。


技术介绍

1、以导弹为例,其是一种携带战斗部,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飞行航迹,导向目标并摧毁目标的飞行器。导弹实际上也是一种无人驾驶飞行器,能够自动引导,利用火箭或空气喷气发动机推进,能以最有利的速度和高度飞行,具有突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摧毁力强等优点。

2、传统导弹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气动舵面控制方式和矢量推力控制方式。

3、针对采用气动舵面控制方式的导弹来说,通过转动舵面来实现飞行方向的控制,但这种控制方式存在机械结构复杂、响应速度较慢、受气动力影响大等问题。

4、针对采用矢量推力控制方式的导弹来说,通过调整喷口方向来改变推力矢量,用以实现导弹的飞行方向控制,但这种控制方式也存在明显缺点。当导弹处于失去推力或推力不足的状态时,推力矢量控制就无法发挥作用,也就无法对导弹进行有效的方向控制。

5、此外,传统导弹通常还想需要电池或发动机进行电力供应,进而会增加导弹的复杂性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铰接结构的无舵面三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机体、中间机体、后机体、前关节电机及后关节电机;所述前机体与中间机体通过前关节电机相铰接,中间机体与后机体通过后关节电机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铰接结构的无舵面三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体包括整流罩和导引头,所述整流罩与前关节电机的外转子组件相连,所述导引头位于整流罩内部且安装在前关节电机的内定子组件上;所述中间机体包括前电机驱动器、主控系统、引战系统及后电机驱动器,所述前电机驱动器、主控系统、引战系统及后电机驱动器顺序设置在中间机体的外壳内部,所述前电机驱动器与前关节电机的内定子组件相连,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铰接结构的无舵面三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机体、中间机体、后机体、前关节电机及后关节电机;所述前机体与中间机体通过前关节电机相铰接,中间机体与后机体通过后关节电机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铰接结构的无舵面三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体包括整流罩和导引头,所述整流罩与前关节电机的外转子组件相连,所述导引头位于整流罩内部且安装在前关节电机的内定子组件上;所述中间机体包括前电机驱动器、主控系统、引战系统及后电机驱动器,所述前电机驱动器、主控系统、引战系统及后电机驱动器顺序设置在中间机体的外壳内部,所述前电机驱动器与前关节电机的内定子组件相连,所述后电机驱动器与后关节电机的内定子组件相连;所述后机体包括发动机点火与控制装置、推进系统及尾翼,所述发动机点火与控制装置及推进系统顺序设置在后机体的外壳内部,后机体的外壳与后关节电机的外转子组件相连,发动机点火与控制装置与后关节电机的内定子组件相连,所述推进系统与后机体的外壳相连,所述尾翼安装在后机体的外壳末端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铰接结构的无舵面三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关节电机的中轴线与中间机体的中轴线具有夹角,该夹角为前关节电机的安装角,该安装角记为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铰接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光延林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