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锻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306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2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锻炼器,包括第一支撑套、第二支撑套、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撑套与第一支杆连接,第二支撑套与第二支杆连接,第一支杆的中部和第二支杆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第一支杆远离第一支撑套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支座,第一支杆螺纹连接有用于与支座的两端抵触的两个定位套,支座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二支杆抵触的凸轮,转轮的表面上沿自身的轴心均匀固定有多个定位轴,支座上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动力电机的动力轴通过传导组件连接有用以依次拨动每个定位轴的U形板,支座上设置有用以转轮单向旋转的限制结构,达到不易造成肌肉损伤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康复器械,特别地,涉及一种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锻炼器


技术介绍

1、临床上鼻咽癌等口腔内进行放疗治疗后,由于其副作用,口腔很难自然张开到原始状态。

2、目前,授权公告号cn21550409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鼻咽癌放疗后的张口训练器;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支撑套和第二支撑套,还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电动伸缩杆,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通过销轴连接,电动伸缩杆包括底座和伸缩杆,第一支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套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动伸缩杆的底座固定连接,第二支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撑套相连接,另一端贯穿设有滑块,滑块与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杆的端头部活动连接,第二支杆上设有刻度,第二支杆远离第二支撑套的一端设有限位凸台。

3、这种张口训练器通过采用电动伸缩杆替代手动开合训练器,避免了患者手部疲劳产生酸痛感,影响张口训练的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种电动伸缩杆在启动后,会持续不断拉伸,而对于患者而言,口腔肌肉会持续不断拉伸而没有缓冲休息的阶段,因而,具有较高的造成肌肉损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锻炼器,通过间歇性转动凸轮,以使肌肉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和拉伸,以达到避免造成肌肉损伤的目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锻炼器,包括第一支撑套、第二支撑套、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的第一支撑套与第一支杆连接,第二支撑套与第二支杆连接,第一支杆的中部和第二支杆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所述的第一支杆远离第一支撑套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支座,支座与第一支杆上的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杆螺纹连接有用于与支座的两端抵触的两个定位套,所述的支座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二支杆抵触的凸轮,所述的转轮的表面上沿自身的轴心均匀固定有多个定位轴,所述的支座上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动力电机的动力轴通过传导组件连接有用以依次拨动每个定位轴的u形板,支座上设置有用以转轮单向旋转的限制结构。

3、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支撑套和第二支撑套放入口中,开启动力电机,动力轴通过传导组件依次波动每个定位轴,在拨动一个定位轴时,定位轴带动转轮旋转,在传导组件与定位轴分离后,转轮停止转动,随后通过限制结构使转轮定位,同时,转轮能够带动凸轮转动,使凸轮将第二支杆顶起,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分离,同时,第一支撑套和第二支撑套分离,以将口腔张开,从而实现转轮间歇性转动,以使口腔肌肉可以得到充分休息后再张开,以达到避免肌肉损伤的目的;随着动力轴继续转动,拨动另一个定位轴,转轮再一次转动,凸轮进一步将第二支杆顶起,直至第二支杆绕过凸轮后,口腔闭合;将支座往靠近销轴的方向移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张开幅度越大,通过定位套将支座定位。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传导组件包括第一连板、第二连板、连接套,所述的第一连板一端与动力轴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板的中部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板的一端与u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于连接套中,连接套固定连接于旋转轴的中部且将旋转轴沿径向一分为二。

5、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动力电机使动力轴持续转动,动力轴带动第一连板转动,第一连板驱动第二连板沿着连接套滑动,使u形板与定位轴分离,同时,第一连板驱动第二连板带动连接套转动,连接套沿着旋转轴的轴心转动,此时,u形板同时实现回缩和摆动,实现转轮间歇性转动,随着动力轴继续转动,第一连板驱动第二连板从连接套伸出,使u形板与定位轴对应,定位轴位于u形板内部,随着动力轴继续转动,即可使u形板拨动定位轴,使定位轴重新带动转轮旋转。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限制结构包括弹性件、挡柱、限位板、限位齿,多个所述限位齿固定于转轮的外圆面上且位于凸轮的一侧,所述的挡柱固定于支座上,所述的限位板的中部铰接于支座上且一端嵌设于两个限位齿之间的间隙中,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支座固定连接。

7、实现上述技术方案,转轮旋转,限位齿随着转轮同步转动,口腔肌肉通过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对凸轮施加压力,使限位板嵌入到两个限位齿之间的间隙中,限位板与挡柱抵触,实现限位板定位,从而实现转轮单向旋转,弹性件的设置,使限位板无法与限位齿脱离。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支杆远离第一支撑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脱环,所述的防脱环用于与定位套抵触。

9、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定位套无法从第一支杆上脱出。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定位套的外壁上开设有防滑凹槽。

11、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旋转定位套,以对支座在第一支杆的位置上定位。

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支撑套和第二支撑套上开设有弧形容纳槽。

13、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牙齿能够位于弧形容纳槽中,提升对牙齿的保护作用。

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弧形容纳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硅胶层。

15、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硅胶层能够进一步提升对牙齿的保护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锻炼器,包括第一支撑套(11)、第二支撑套(12)、第一支杆(13)和第二支杆(14),所述的第一支撑套(11)与第一支杆(13)连接,第二支撑套(12)与第二支杆(14)连接,第一支杆(13)的中部和第二支杆(14)的中部通过销轴(15)铰接,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支杆(13)远离第一支撑套(1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支座(4),支座(4)与第一支杆(13)上的滑杆(3)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杆(13)螺纹连接有用于与支座(4)的两端抵触的两个定位套(41),所述的支座(4)通过旋转轴(51)转动连接有转轮(5),所述转轮(5)的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二支杆(14)抵触的凸轮(8),所述的转轮(5)的表面上沿自身的轴心均匀固定有多个定位轴(52),所述的支座(4)上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6),动力电机(6)的动力轴(61)通过传导组件(7)连接有用以依次拨动每个定位轴(52)的U形板,支座(4)上设置有用以转轮(5)单向旋转的限制结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锻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传导组件(7)包括第一连板(71)、第二连板(72)、连接套(73),所述的第一连板(71)一端与动力轴(6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板(72)的中部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板(72)的一端与U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于连接套(73)中,连接套(73)固定连接于旋转轴(51)的中部且将旋转轴(51)沿径向一分为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锻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限制结构(9)包括弹性件(91)、挡柱(92)、限位板(93)、限位齿(94),多个所述限位齿(94)固定于转轮(5)的外圆面上且位于凸轮(8)的一侧,所述的挡柱(92)固定于支座(4)上,所述的限位板(93)的中部铰接于支座(4)上且一端嵌设于两个限位齿(94)之间的间隙中,弹性件(91)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93)、支座(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锻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支杆(13)远离第一支撑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脱环(43),所述的防脱环(43)用于与定位套(41)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锻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套(41)的外壁上开设有防滑凹槽(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锻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支撑套(11)和第二支撑套(12)上开设有弧形容纳槽(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锻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弧形容纳槽(2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硅胶层(2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锻炼器,包括第一支撑套(11)、第二支撑套(12)、第一支杆(13)和第二支杆(14),所述的第一支撑套(11)与第一支杆(13)连接,第二支撑套(12)与第二支杆(14)连接,第一支杆(13)的中部和第二支杆(14)的中部通过销轴(15)铰接,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支杆(13)远离第一支撑套(1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支座(4),支座(4)与第一支杆(13)上的滑杆(3)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杆(13)螺纹连接有用于与支座(4)的两端抵触的两个定位套(41),所述的支座(4)通过旋转轴(51)转动连接有转轮(5),所述转轮(5)的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二支杆(14)抵触的凸轮(8),所述的转轮(5)的表面上沿自身的轴心均匀固定有多个定位轴(52),所述的支座(4)上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6),动力电机(6)的动力轴(61)通过传导组件(7)连接有用以依次拨动每个定位轴(52)的u形板,支座(4)上设置有用以转轮(5)单向旋转的限制结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锻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传导组件(7)包括第一连板(71)、第二连板(72)、连接套(73),所述的第一连板(71)一端与动力轴(6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板(72)的中部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板(72)的一端与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颖丹董幼幼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