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平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提升动叶叶尖冷却效率的冷却孔结构和透平组件。
技术介绍
1、透平级由若干静叶片和动叶片组成,其中静叶为静止部件、动叶为旋转部件,为减少叶尖间隙泄漏流量,降低动叶叶尖的泄漏损失,提升透平的级效率,透平动叶设计人员专利技术了凹槽状叶尖设计,叶尖凹槽两侧的肩壁分别称之为压力侧肩壁和吸力侧肩壁,这两个肩壁类似于密封齿作用,引起叶尖凹槽内形成顺时针旋转的漩涡,称之为压力侧角涡,同时透平机匣与动叶叶尖的相对运动引起叶尖间隙内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称之为刮削涡,压力侧角涡和刮削涡旋转方向相反,组成一个反向涡对,将叶尖间隙泄漏流运动轨迹改变为“s”型,进而降低泄漏流流速,减少泄流。
2、但是,在燃气轮机额定转速工况下,叶尖间隙内压力侧角涡和刮削涡驱动叶尖间隙泄漏流在叶尖壁面形成流动分离线,传统冷却孔一般布置在该流动分离线位置,然而在燃气轮机变转速工况下,叶尖壁面的流动分离线位置发生改变,冷却孔不再坐落于流动分离线上,无法对叶尖凹槽底面提供有效的气膜冷却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动叶叶尖冷却效率的冷却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动叶的顶面设有从前缘向尾缘延伸的叶尖凹槽,所述叶尖凹槽的底壁上设有开口为椭圆形的冷却孔且所述动叶内设有与所述冷却孔连通的冷却流道,所述叶尖凹槽包括朝向进气侧的压力侧肩壁和朝向出气侧的吸力侧肩壁,所述开口的长轴沿所述叶尖凹槽的宽度方向设置,且额定转速工况下的叶尖凹槽底面流动分离线为流动分离线,所述开口的部分位于所述流动分离线朝向所述吸力侧肩壁的一侧,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流动分离线朝向所述压力侧肩壁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动叶叶尖冷却效率的冷却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分离线从所述前缘向所述尾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动叶叶尖冷却效率的冷却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动叶的顶面设有从前缘向尾缘延伸的叶尖凹槽,所述叶尖凹槽的底壁上设有开口为椭圆形的冷却孔且所述动叶内设有与所述冷却孔连通的冷却流道,所述叶尖凹槽包括朝向进气侧的压力侧肩壁和朝向出气侧的吸力侧肩壁,所述开口的长轴沿所述叶尖凹槽的宽度方向设置,且额定转速工况下的叶尖凹槽底面流动分离线为流动分离线,所述开口的部分位于所述流动分离线朝向所述吸力侧肩壁的一侧,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流动分离线朝向所述压力侧肩壁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动叶叶尖冷却效率的冷却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分离线从所述前缘向所述尾缘延伸,所述冷却孔为沿所述流动分离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动叶叶尖冷却效率的冷却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椭圆圆心位于所述流动分离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动叶叶尖冷却效率的冷却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孔的通道相对所述叶尖凹槽的底壁倾斜设置。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世杰,肖俊峰,胡孟起,夏林,连小龙,王一丰,田新平,卫星光,鲁博辉,何欣欣,邵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