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模拟水下无人航行器与任务载荷分离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270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下任务载荷投放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模拟水下无人航行器与任务载荷分离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试验装置包括外部壳体、投放机构及任务载荷,外部壳体包括导流罩、投放段、浮力块,投放机构包括气缸、软管、三通阀、折叠臂、拨叉、安装架B,任务载荷包括特征外壳、锁紧机构、姿态监控盒、回收环;气缸伸缩带动折叠臂工作,通过调节气压大小控制气缸伸缩速度从而控制任务载荷释放的初始下降速度,通过调节三通阀位置调节两个气缸的速度,从而实现任务载荷以不同姿态入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采用试验装置模拟任务载荷分离,试验装置水中能够实现翻转,方便释放后的任务载荷回收和二次安装,试验装置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任务载荷投放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模拟水下无人航行器与任务载荷分离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可用于探究水下无人航行器与任务载荷的安全分离条件。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水下无人航行器作为一种创新型运载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携带、运输和释放各类任务载荷。通过水下无人航行器作为运输载体具有隐蔽性好,安全性高,不受海况和气候影响等特点,同时海底任务载荷具有工作深度大,任务样式多,运载难度大的特点。而水下无人航行器与任务载荷分离的结束状态正是任务载荷下潜的初始状态,如果不能以安全的方式分离,就有可能导致任务载荷与水下无人航行器发生碰撞,同时不能保证任务载荷以准确的姿态着陆到指定区域。因此,研究初始分离条件对水下无人航行器投放任务载荷安全性的影响,观测不同分离条件下任务载荷的姿态和位置,设计探究水下无人航行器与任务载荷安全分离条件的试验装置,规范水下无人航行器与任务载荷安全分离条件试验的试验方法就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模拟水下无人航行器与任务载荷分离的试验装置及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模拟水下无人航行器与任务载荷分离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壳体(1)、投放机构(2)及任务载荷(3),其中外部壳体(1)上开设有投放口(24),所述投放机构(2)包括安装架B(15)及分别位于外部壳体(1)内的气缸(10)、折叠臂(13)、连接件(6),所述安装架B(15)固接在外部壳体(1)上,所述气缸(10)固定在安装架B(15)上、并外接气源,所述气缸(10)的活塞与连接件(6)相连,所述气缸(10)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折叠臂(13),每侧所述折叠臂(1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架B(15)及连接件(6)铰接,两侧所述折叠臂(13)的下端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拨叉(14),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模拟水下无人航行器与任务载荷分离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壳体(1)、投放机构(2)及任务载荷(3),其中外部壳体(1)上开设有投放口(24),所述投放机构(2)包括安装架b(15)及分别位于外部壳体(1)内的气缸(10)、折叠臂(13)、连接件(6),所述安装架b(15)固接在外部壳体(1)上,所述气缸(10)固定在安装架b(15)上、并外接气源,所述气缸(10)的活塞与连接件(6)相连,所述气缸(10)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折叠臂(13),每侧所述折叠臂(1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架b(15)及连接件(6)铰接,两侧所述折叠臂(13)的下端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拨叉(14),所述折叠臂(13)在气缸(10)的作用下带动拨叉(14)伸缩;所述任务载荷(3)当装置在水中静止及拖曳状态时位于外部壳体(1)内,所述任务载荷(3)包括特征外壳(16)及锁紧机构(19),所述特征外壳(16)上开设有安装口b(26),所述安装口b(26)处安装有位于特征外壳(16)内部的锁紧机构(19),所述拨叉(14)由安装口b(26)插入、并通过所述锁紧机构(19)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模拟水下无人航行器与任务载荷分离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19)包括压板(20)、弹簧(21)及支撑架c(23),所述支撑架c(23)安装于安装口b(26)处,所述压板(20)位于支撑架c(23)内,在所述压板(20)与支撑架c(23)底部之间设有弹簧(21),所述拨叉(14)在插入安装口b(26)后与压板(20)抵接,当所述气缸(10)的活塞缩回时,所述拨叉(14)在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被压板(20)锁紧,当所述气缸(10)的活塞伸出时,所述任务载荷(3)与投放机构(2)分离,并由所述投放口(24)投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模拟水下无人航行器与任务载荷分离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c(23)的底部设有导向杆(22),所述弹簧(21)套设在导向杆(22)上,所述压板(20)上对应导向杆(22)的位置开设有供导向杆(22)穿过的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海涛王正伟张发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