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龙永全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农耕机械的速差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255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农耕机械的速差变速器,在速箱体的两侧壁右下方分别设置动力轴,在任一侧壁的内侧的动力轴一端设置动力输入轮,而另一侧壁的内侧的动力轴一端设置动力输出轮,在所述变速箱体中设置穿透两侧壁的变速轴,且变速轴处于动力轴的左上方,在所述变速轴上对应动力输入轮设置变速动轮,变速动轮与变速轴动配合,在所述变速轴上对应动力输出轮设置变速定轮,动力输出轮与变速定轮啮合,所述复位弹簧则套设于变速动轮与变速定轮之间的变速轴上,所述控制机构设置于变速箱体顶部,且向下延伸至变速动轮的外侧。本技术能实现动力输出轴的空转与动力输出自由切换,通过调整高低速提升原地调头转向的操作便捷性和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耕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农耕机械的速差变速器


技术介绍

1、微耕机的动力输出轴通常是承担着两种功能,一是在行走移动时充当行走轮的驱动轴,带动行走轮在路面行走;二是在耕地时充当旋耕刀的驱动轴,带动旋耕刀旋转耕地。目前的微耕机不具备离合器,无法实现速差变速功能,在耕地使用过程中发现,当进行原地调头转向时,动力输出轴是全程带动全部的旋耕刀旋转,极易导致微耕机在泥土中移动或跳动,易出现同轴度低而转向困难或卡死的问题,调头转向极为不方便,时间久了还会出现轴体损坏,寿命变短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较为狭窄的田地中原地调头转向时,轻者构成人机脱离,使微耕机失去控制,重者则使使用者被旋耕刀割伤,动力输出轴变形损坏,调头操控安全性低。

2、因此,研制一种使用操作更便捷的新型转向辅助机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农耕机械的速差变速器。

2、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变速箱体、动力轴、动力输入轮、动力输出轮、变速轴、变速动轮、变速定轮、复位弹簧和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农耕机械的速差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体(1)、动力轴(2)、动力输入轮(6)、动力输出轮(7)、变速轴(8)、变速动轮(9)、变速定轮(10)、复位弹簧(12)和控制机构(16),所述变速箱体(1)的两侧壁右下方分别设置穿透侧壁的动力轴(2),两动力轴(2)相对设置处于同一轴线上,且各动力轴(2)与侧壁之间设有轴承(11),在任一侧壁的内侧的动力轴(2)一端设置动力输入轮(6),而另一侧壁的内侧的动力轴(2)一端设置动力输出轮(7),在所述变速箱体(1)中设置穿透两侧壁的变速轴(8),在变速轴(8)与侧壁之间设有轴承(11),且变速轴(8)处于动力轴(2)的左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农耕机械的速差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体(1)、动力轴(2)、动力输入轮(6)、动力输出轮(7)、变速轴(8)、变速动轮(9)、变速定轮(10)、复位弹簧(12)和控制机构(16),所述变速箱体(1)的两侧壁右下方分别设置穿透侧壁的动力轴(2),两动力轴(2)相对设置处于同一轴线上,且各动力轴(2)与侧壁之间设有轴承(11),在任一侧壁的内侧的动力轴(2)一端设置动力输入轮(6),而另一侧壁的内侧的动力轴(2)一端设置动力输出轮(7),在所述变速箱体(1)中设置穿透两侧壁的变速轴(8),在变速轴(8)与侧壁之间设有轴承(11),且变速轴(8)处于动力轴(2)的左上方,在所述变速轴(8)上对应动力输入轮(6)设置变速动轮(9),变速动轮(9)与变速轴(8)动配合,在所述变速轴(8)上对应动力输出轮(7)设置变速定轮(10),动力输出轮(7)与变速定轮(10)啮合,所述复位弹簧(12)则套设于变速动轮(9)与变速定轮(10)之间的变速轴(8)上,所述控制机构(16)设置于变速箱体(1)顶部,且向下延伸至变速动轮(9)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农耕机械的速差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输入轮(6)、动力输出轮(7)、变速动轮(9)、变速定轮(10)均为齿轮,其中,动力输入轮(6)、变速定轮(10)的直径不大于动力输出轮(7)、变速动轮(9)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农耕机械的速差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轴(2)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轴部(3)、后轴部(5),所述前轴部(3)上圆周均轴向设至少三个主卡接件(13),动力输入轮(6)或动力输出轮(7)同轴设置于前轴部(3)的前端,轴承(11)则设于前轴部(3)的后端,在后轴部(5)前端对应各主卡接件(13)设置过渡斜接件(15),所述动力输入轮(6)、动力输出轮(7)上设有与主卡接件(13)配适的副卡接件(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农耕机械的速差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轴(2)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轴部(3)、中轴部(4)、后轴部(5),且中轴部(4)的直径大于前轴部(3)、后轴部(5)的直径,所述前轴部(3)上圆周均轴向设至少三个主卡接件(13),动力输入轮(6)或动力输出轮(7)同轴设置于前轴部(3)的前端,在中轴部(4)前端对应各主卡接件(13)设置过渡斜接件(15),在中轴部(4)上则设置轴承(11),所述动力输入轮(6)、动力输出轮(7)上设有与主卡接件(13)配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永全
申请(专利权)人:龙永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