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突间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245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棘突间融合装置。该装置包括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和用于使主固定板与副固定板相对位置固定的固定柱;主固定板包括第一主体和固接于第一主体一端的若干网笼弧板,所有的网笼弧板绕第一轴线周向均布,第一主体具有固定连接于棘突的第一固定部;副固定板可拆卸安装于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包括第二主体和固接于第二主体一端的定位弧板,定位弧板与网笼弧板数量相同,所有的定位弧板绕第二轴线周向均布,第二主体具有固定连接于棘突的第二固定部,网笼弧板与定位弧板交错插接配合,所有的网笼弧板与所有的定位弧板围成连接腔;固定柱填满连接腔。该装置进行了结构优化,在满足固定需求的同时实现棘突间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棘突间融合装置


技术介绍

1、在下腰椎后路手术中,腰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辅以内固定已成为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方法。彻底的减压和可靠的骨性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辅以内固定是获得牢固骨性融合的重要手段。棘突间融合是通过棘突间植骨辅以棘突间内固定,以恢复相应节段稳定性的一项融合技术。棘突间融合不仅可以增加腰椎的融合面积,提升融合节段的稳定性,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等优点。目前,手术所采用的内固定器是多样的,由于各种内固定器的形态和结构不同,又都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在临床应用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2、现有技术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最为常用,这类系统采用将主副固定板置于棘突的两侧的方式进行固定,其间通过螺杆连接。但这类系统仍存在手术显露复杂、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的风险、手术时间长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棘突间融合装置,以实现结构优化,降低安装难度,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在满足固定需求的同时实现棘突间融合。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棘突间融合装置,固定安装于棘突(90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10)贯通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连接腔;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网笼弧板(120)之间通过网笼件相连接,所述网笼件包括若干网笼杆(130),所述网笼件中所有的所述网笼杆(130)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间隔均布,所述网笼杆(130)抵靠于所述定位弧板(220)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10)的侧面均布有若...

【技术特征摘要】

1.棘突间融合装置,固定安装于棘突(90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10)贯通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连接腔;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网笼弧板(120)之间通过网笼件相连接,所述网笼件包括若干网笼杆(130),所述网笼件中所有的所述网笼杆(130)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间隔均布,所述网笼杆(130)抵靠于所述定位弧板(220)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10)的侧面均布有若干避让通槽(113),所述定位弧板(220)的内壁抵压于所述避让通槽(113)的槽底;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棘突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定位弧板(220)被区分为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弧板和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弧板,每个所述第一定位弧板均穿过一个所述避让通槽(113),每个所述第二定位弧板均穿接于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力军陈旭宽张桐滨周文张茜垚王一成王楠锋余学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兆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