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网综合模型构建,尤其涉及一种总线主动配电网模型构建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介绍
1、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2、配电网络是包含多种能源(如光伏、热循环联合电厂、电动汽车充电等)的主动网络。在高比例光伏发电的情况下,配电网要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运行的主要障碍在于它们的间歇性/波动性和不可调度性。当光伏发电系统在每个不同的电压等级中受到控制时,潮流的变化不仅会对特定电压等级产生影响,还会在电压系数、功率损耗、无功潮流等方面对其他电压等级产生影响。这将进一步影响输电网络的有功和无功潮流量。
3、为了研究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不仅要研究未来主动配电网中太阳能发电量的影响,还必须研究网络中不同电压等级的负荷需求与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发电量之间的相关性。然而,目前缺乏一个以负荷时间数据和相关光伏发电时间数据为重点的真实配电网模型,也缺乏将储能、电动汽车充电、热电联产等现代网络能源纳入其中的能力,无法评估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络运行状况的影响。
r/>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总线主动配电网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主动配电网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动态时间扭曲算法处理10kV的负荷时间数据与标准负载曲线,得到最大负荷向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线主动配电网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动态时间扭曲算法处理10kV的负荷时间数据与标准负载曲线的步骤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主动配电网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60kV/10kV配电网络模型及10kV-0.4kV配电网络模型以及分配到各个节点的光伏发电总发电量,生成光伏装机容量向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总线主动配电网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主动配电网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动态时间扭曲算法处理10kv的负荷时间数据与标准负载曲线,得到最大负荷向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线主动配电网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动态时间扭曲算法处理10kv的负荷时间数据与标准负载曲线的步骤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主动配电网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60kv/10kv配电网络模型及10kv-0.4kv配电网络模型以及分配到各个节点的光伏发电总发电量,生成光伏装机容量向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主动配电网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10kv-0.4kv的电网基准数据集包括负荷时间数据,其中,每个10kv-0.4kv节点与唯一的负荷参数相匹配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可,李国亮,林煜清,王龙,胡太元,王正豪,孙守文,杨斌,李显达,栾健,韩松,黄昊,刘懿,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