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混凝土梁的,特别是一种多腔式钢管混凝土梁。
技术介绍
1、在建筑结构中,梁是一种承受和传递荷载的重要构件。钢管混凝土梁构件相比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以及更轻量化的设计等优势,此外施工过程中也不需要耗费大量模板。
2、装配式建筑是利用工厂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建筑方法,能够提高建筑施工效率、缩短建筑周期、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等。构件常见有梁柱构件、墙体构件、楼梯构件等。
3、电线需要预埋在梁内时,强弱电要分开走线,保持一定的间距,不得共管共槽,否则会干扰弱电的信息传输,影响电器设备的使用,严重时还可能会造成火灾一般钢筋混凝土梁,由于梁筋密度较大,预留孔洞的设计、管道施工以及走向和连接方式等,都会造成很大不便,同时现有的钢管束不能根据梁的具体高度来进行设置,同时现有的钢管束内部的电缆不能与外部的电缆进行连接配合。
4、基于上述技术缺陷,本申请亟待需要一种多腔式钢管混凝土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腔式钢管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混凝土梁本体,所述钢管混凝土梁本体包括第一混凝土本体和第二混凝土本体,且第一混凝土本体包括外框架一,所述第二混凝土本体包括外框架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式钢管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支撑板一和可拆卸支撑板二分别与外框架一的底部和外框架二的底部之间设有可拆卸伸缩支撑杆一和可拆卸伸缩杆二,且可拆卸伸缩支撑杆一与可拆卸伸缩杆二分别与外框架一和外框架二之间的端口处设有密封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腔式钢管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支撑板一包括横向凹槽边一和横向凹槽边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腔式钢管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混凝土梁本体,所述钢管混凝土梁本体包括第一混凝土本体和第二混凝土本体,且第一混凝土本体包括外框架一,所述第二混凝土本体包括外框架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式钢管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支撑板一和可拆卸支撑板二分别与外框架一的底部和外框架二的底部之间设有可拆卸伸缩支撑杆一和可拆卸伸缩杆二,且可拆卸伸缩支撑杆一与可拆卸伸缩杆二分别与外框架一和外框架二之间的端口处设有密封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腔式钢管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支撑板一包括横向凹槽边一和横向凹槽边二,且横向凹槽边一和横向凹槽边二上设有滑动槽,两条对向所述滑动槽上设有辅助移动杆一、辅助移动杆二、辅助移动杆三、辅助移动杆四、辅助移动杆五和辅助移动杆六,所述辅助移动杆一、辅助移动杆二、辅助移动杆三、辅助移动杆四、辅助移动杆五和辅助移动杆六的高度至少设有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腔式钢管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移动杆一、辅助移动杆二、辅助移动杆三、辅助移动杆四、辅助移动杆五和辅助移动杆六的顶部上分别设有可拆卸l形顶紧板一和可拆卸l形顶紧板二,且辅助移动杆一、辅助移动杆二、辅助移动杆三、辅助移动杆四、辅助移动杆五和辅助移动杆六的顶部上还设有固定盲孔螺纹一,所述辅助移动杆一、辅助移动杆二、辅助移动杆三、辅助移动杆四、辅助移动杆五和辅助移动杆六为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腔式钢管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束一放置在辅助移动杆一与辅助移动杆二之间,所述钢管束二放置在辅助移动杆三与辅助移动杆四之间,所述钢管束三放置在辅助移动杆五与辅助移动杆六之间,所述钢管束一与钢管束二之间设有贯穿管一和贯穿管二,所述钢管束二与钢管束三之间设有贯穿管三和贯穿管四,所述钢管束一与外框架一之间设有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所述钢管束三与外框架二之间设有支撑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宏,兰蔚,王慧智,陈丽平,承颖瑶,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