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板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217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壁板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任选毛坯一面作为零件光面,对零件光面毛坯进行修面;步骤S2:粗加工零件框面,在零件筋条侧面留有余量T1,在零件腹板面留有余量T2;步骤S3:粗加工零件光面,在设置的伪特征筋条侧面留有余量T3,在零件腹板面留有余量T4;步骤S4:精加工零件框面到位,去除零件侧面余量T1及零件腹板面余量T2;步骤S5:精加工零件光面到位,去除零件伪特征筋条及侧面余量T3及零件腹板面余量T4。本可保证零件毛坯在去除大余量过程中零件光面与框面的材料去除量基本相同,能有效抑制零件加工后因内应力分布不均而导致的翘曲变形,改善零件的加工质量,能够进一步增强腹板及筋条的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加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壁板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壁板类零件作为一种典型结构件被广泛用于航空制造领域,其结构形式一般为厚度为1.2~3mm的平直薄板,为达到减重的目的,一般会在薄板的一面设置下限,形成槽腔,而为了满足装配需求,某些壁板类零件在槽腔周围会沿长向设置垂直于腹板的筋条,零件四周轮廓为无缘条开敞结构,筋条与筋条之间独立无连接,最终使零件呈现出一面为框面,一面为光面的特殊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此类零件的结构形式导致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框面的材料去除量远远大于光面,进而导致框面与光面的内应力分布不均,从宏观角度来看,会造成零件加工后出现沿着与筋条设置方向垂直,并由两侧向中心的翘曲变形,具体表现为零件两侧上翘,中部下凹,如图2所示。而传统的数控加工方案依然采用粗铣光面→粗铣框面→精铣光面到位→精铣框面到位的单面框类零件加工方法,没有考虑到壁板类零件的特殊结构形式,无法有效抑制零件加工后的翘曲变形,因零件只沿长向设置独立筋条,也无法采用校正的方式将变形去除,致使零件最终只能带应力装配,严重影响飞机装配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壁板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板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中对零件光面毛坯修面时使用无应力方式修面,保证光面修面的准确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壁板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中在对零件框面进行粗加工时,需使用层优先的方式逐层铣削,以保证毛坯中的残余应力稳定有序地释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壁板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中在对零件框面进行粗加工时,需保证T1=T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壁板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板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中对零件光面毛坯修面时使用无应力方式修面,保证光面修面的准确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壁板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中在对零件框面进行粗加工时,需使用层优先的方式逐层铣削,以保证毛坯中的残余应力稳定有序地释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壁板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中在对零件框面进行粗加工时,需保证t1=t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壁板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3中在对零件光面进行粗加工时,所使用的铣削方式应与步骤s2中保持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壁板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本耀胡颖晓段巨坤杨康王建芳刘中和石佳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