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及超宽带巴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1858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及超宽带巴伦。超宽带移相器及包括屏蔽罩,布置于屏蔽罩中的射频谐振电路,所述射频谐振电路为微带线过渡电路,所述屏蔽罩作为射频谐振电路的外壳,用于减少干扰和射频信号的泄漏,所述屏蔽罩的内侧布置有吸波结构,用于吸收射频过渡电路产生的谐振。本发明专利技术屏蔽罩、吸波材料,实现主电路与外界环境的良好隔离,改善电路性能,增强电路稳定性,吸波结构的吸波特性实现针对特定频带的信号吸收功能,实现主电路特定频段谐振吸收,实现更好射频电路性能,消除因过渡结构与屏蔽罩形成的谐振,扩大射频电路的工作带宽,提高射频信号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射频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及超宽带巴伦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通信领域愈发向着小型化、低损耗、高集成度和高带宽等方向发展,减小损耗及缩小体积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移相器方案通常采用单层板结构,且没有电磁屏蔽,产生较大损耗。带有电磁屏蔽的过渡结构会产生谐振,带宽通常较窄。因此,需要改进或创新设计移相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及超宽带巴伦,能在保证超宽带移相器及超宽带巴伦的宽带性能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电磁屏蔽。

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包括屏蔽罩,布置于所述屏蔽罩中的射频谐振电路,所述射频谐振电路为微带线过渡电路,所述屏蔽罩作为射频谐振电路的外壳,用于减少干扰和射频信号的泄漏,所述屏蔽罩的内侧布置有吸波结构,用于吸收射频过渡电路产生的谐振。

3、其中,所述微带线过渡电路是由微带线过渡至双边带线的单端转双端过渡结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线过渡电路是由微带线过渡至双边带线的单端转双端过渡结构,一侧为单端口微带线,另一侧为双端口差分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线过渡电路包括由微带线转双边带线构成的反相器和\或由微带线转双边带线背靠背过渡电路构成的参考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器采用相移180°的双端口反相器,所述参考线采用相移0°的双端口参考线,所...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线过渡电路是由微带线过渡至双边带线的单端转双端过渡结构,一侧为单端口微带线,另一侧为双端口差分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线过渡电路包括由微带线转双边带线构成的反相器和\或由微带线转双边带线背靠背过渡电路构成的参考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器采用相移180°的双端口反相器,所述参考线采用相移0°的双端口参考线,所述双端口反相器以及双端口参考线结合形成四端口180°移相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内的射频谐振电路的输入端及输出端经同轴连接器连接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混合集成悬置线的超宽带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采用金属和/或非金属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强毕云晔马凯学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