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速箱电液系统和油液分配策略。
技术介绍
1、目前已量产的dht变速箱的液压系统,采用一个机械泵作为执行泵,建立油压,用以控制离合器,机械泵与发动机输入轴相连,泵的转速受发动机转速控制,而不能单独控制,工作效率低。同时采用一个泵作为润滑泵,可以提供较大的流量,满足轴齿、轴承和离合器的润滑冷却需求,一般对电机采用水冷,或者在润滑冷却油路引出固定的油路给电机润滑,采用固定油路润滑冷却。
2、但是,此种方式由于设置了固定大小的节流孔,润滑流量不可调,当需求小流量时,系统提供的可能是大流量,当需求大流量时,系统如果满足了大流量供给,那么其它位置的流量比整车需求可能大了很多,造成效率低,浪费大,以及,水冷对电机芯部的冷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变速箱电液系统可以对轴齿、电机和离合器的冷却润滑油液流量进行分配,将总的冷却润滑所需的油液流量控制在最低水平,降低能耗,并且使用油液冷却电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更佳。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油液分配策略。
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变速箱电液系统,包括:储油部;执行油路,所述执行油路和所述储油部连通;冷却润滑油路,所述冷却润滑油路和所述储油部相连通,所述冷却润滑油路包括:轴齿冷却润滑支路、电机冷却润滑支路和离合器冷却润滑支路,所述轴齿冷却润滑支路和所述电机冷却润滑支路相串联且和所述离合器冷却润
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速箱电液系统,通过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和轴齿冷却润滑支路以及电机冷却润滑支路或者和离合器冷却润滑支路连通,可以对轴齿、电机和离合器的冷却润滑油液流量进行分配,油液的流量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调节,既能满足所有零部件的冷却润滑需求,又能将总的冷却润滑所需的油液流量控制在最低水平,提升变速箱效率,降低能耗。并且使用油液冷却电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更佳。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阀上设置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储油部连通,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轴齿冷却润滑支路连通,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离合器冷却润滑支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或者所述第三阀口连通。
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变速箱电液系统还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油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油泵,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合器冷却润滑支路连通。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变速箱电液系统还包括: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连通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离合器冷却润滑支路,所述第四支路连通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轴齿冷却润滑支路。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变速箱电液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件、第二节流件和第三节流件,所述第一节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上,所述第二节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路上,所述第三节流件设置于所述第四支路上。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执行油路包括:离合器、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油泵,所述第二油泵用于将油液输送至所述离合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测试所述执行油路压力。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油液分配策略,所述的变速箱电液系统的所述冷却润滑油路使用所述油液分配策略,分配策略包括:判断变速箱的工作状态;当变速箱不工作被反拖时,获取轴齿流量,依据轴齿与离合器流量比值关系,获得油泵总流量;当变速箱工作时,获取轴齿流量,电机流量,离合器流量,依据轴齿与离合器流量比值关系,电机与轴齿流量比值关系,获得油泵总流量;根据油泵总流量,获取油泵转速。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当变速箱不工作被反拖时,依据预设的输出轴转速、油温与所述轴齿流量关系模型,获取所述轴齿流量,依据所述轴齿与离合器流量比值关系,获得第一系数,所述油泵总流量等于所述轴齿流量乘以所述第一系数。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当变速箱工作时且离合器处于滑摩状态时,依据预设的油温、滑摩能量与所述离合器流量关系模型,获取所述离合器流量,所述油泵总流量等于所述离合器流量。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当变速箱工作且离合器为打开或结合状态时;依据预设的输入轴转速、油温与所述轴齿流量关系模型,获取所述轴齿流量,依据所述轴齿与离合器流量比值关系,获得第二系数,所述轴齿流量乘以所述第二系数得到第一流量;依据预设的扭矩、转速与所述电机流量关系模型,获取所述电机流量,依据所述电机与轴齿流量比值关系,获得第三系数,所述电机流量乘以第三系数得到第二流量;依据预设的输入轴转速与所述离合器流量关系模型,获取所述离合器流量,依据所述轴齿与离合器流量比值关系,获得第四系数,所述离合器流量乘以第四系数得到第三流量;其中,第一流量、第二流量和第三流量中的最大值为油泵总流量。
14、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箱电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电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上设置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储油部连通,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轴齿冷却润滑支路连通,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离合器冷却润滑支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或所述第三阀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电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油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油泵,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合器冷却润滑支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电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连通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离合器冷却润滑支路,所述第四支路连通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轴齿冷却润滑支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电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节流件、第二节流件和第三节流件,所述第一节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上,所述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电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油路包括:离合器、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油泵,所述第二油泵用于将油液输送至所述离合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测试所述执行油路压力。
7.一种油液分配策略,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电液系统的所述冷却润滑油路使用所述油液分配策略,其特征在于,分配策略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液分配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变速箱不工作被反拖时,依据预设的输出轴转速、油温与所述轴齿流量关系模型,获取所述轴齿流量,依据所述轴齿与离合器流量比值关系,获得第一系数,所述油泵总流量等于所述轴齿流量乘以所述第一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液分配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变速箱工作时且离合器处于滑摩状态时,依据预设的油温、滑摩能量与所述离合器流量关系模型,获取所述离合器流量,所述油泵总流量等于所述离合器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液分配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变速箱工作且离合器为打开或结合状态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电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电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上设置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储油部连通,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轴齿冷却润滑支路连通,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离合器冷却润滑支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或所述第三阀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电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油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油泵,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合器冷却润滑支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电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连通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离合器冷却润滑支路,所述第四支路连通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轴齿冷却润滑支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电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节流件、第二节流件和第三节流件,所述第一节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少朋,谭鑫,唐广清,郭明亮,杜大虎,李文良,刘强,尤秀亮,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传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