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用止血压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147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心内科用止血压迫器,包括本体和束紧带,所述本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左右两端设置有用于与束紧带连接的带座,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竖直向上伸出的圆筒形的筒座,所述筒座内上下滑动安装有升降筒,所述升降筒的底部安装有止血压板,所述筒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筒盖,所述筒盖的中部设置也有竖直向下伸出的圆筒形的芯筒。本实施例既解决了由于止血压迫器压迫力度不足止血效果不佳的问题,也解决了及压迫时间过长易导致局部组织的损伤或缺血的问题,结构轻薄,佩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心内科用止血压迫器


技术介绍

1、心内科临床上的导管介入术,是指将导管经股动脉放置到病人的心脏或相关血管中进行治疗,手术时需要将导管经过股动脉穿刺置入,手术结束后股动脉的穿刺导管和鞘管要从动脉内拔除,此时需要使用压迫止血装置较长时间准确地按压穿刺部位,但是目前所采用的止血压迫器大多是手持方式,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长时间进行手持按压,使其力度不同,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止血,会造成医务人员的额外负担。现有的大多数心内科用止血压迫器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2、1.压迫力度不足:止血压迫器需要通过施加适当的压力来控制出血。如果压力不足,就无法有效地控制穿刺位置出血。但是,过度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的损伤或缺血。

3、2.压迫时间过长:使用止血压迫器需要持续施加压力,如果压迫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的缺血或坏死。

4、3.操作不够便捷:止血压迫器结构复杂,不易操作,使用时患者不适较强。

5、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心内科用止血压迫器,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用止血压迫器,包括本体(24)和束紧带(23),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4)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左右两端设置有用于与束紧带(23)连接的带座(2),所述底座(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竖直向上伸出的圆筒形的筒座(3),所述筒座(3)内上下滑动安装有升降筒(5),所述升降筒(5)的底部安装有止血压板(9),所述筒座(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筒盖(11),所述筒盖(11)的中部设置也有竖直向下伸出的圆筒形的芯筒(14),所述芯筒(14)的圆周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15),所述升降筒(5)的圆周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10),所述内螺纹(10)与外螺纹(15)螺纹连接,所述底座(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用止血压迫器,包括本体(24)和束紧带(23),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4)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左右两端设置有用于与束紧带(23)连接的带座(2),所述底座(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竖直向上伸出的圆筒形的筒座(3),所述筒座(3)内上下滑动安装有升降筒(5),所述升降筒(5)的底部安装有止血压板(9),所述筒座(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筒盖(11),所述筒盖(11)的中部设置也有竖直向下伸出的圆筒形的芯筒(14),所述芯筒(14)的圆周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15),所述升降筒(5)的圆周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10),所述内螺纹(10)与外螺纹(15)螺纹连接,所述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19),所述微型电机(19)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18),所述筒盖(11)的圆周外壁上设置有外齿圈(13),所述齿轮(18)与外齿圈(13)啮合安装,所述芯筒(14)的内部安装有充电电池(17)和控制板(16),所述充电电池(17)为控制板(16)和微型电机(19)供电,所述控制板(16)与微型电机(19)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用止血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筒(5)的底部设置有座板(7),所述止血压板(9)连接在在座板(7)的下表面上,所述座板(7)的下表面与止血压板(9)的上表面之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压力传感器(8)与控制板(16)信号连接,所述充电电池(17)为压力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市第二中医医院宝鸡市陈仓区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