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有机工质循环间接冷却的充电、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120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1
本技术公开了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有机工质循环间接冷却的充电、储能系统,包括电池组、循环风道系统、丙酮气化器、冷却气循环风机、丙酮循环管路、丙酮冷却器、丙酮液位测量装置、备用冷却风机。使用循环风对充电、储能系统进行冷却,降低环境灰尘、沙尘等对充电、储能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设置丙酮循环系统,将循环冷却风热量传递至环境。可以使充电、储能系统适应更加恶劣的环境。多工质热管换热系统,对充电、储能系统在不同环境温度时的及时冷却。从而完成降温,使用丙酮降温在系统内部完成,非开放式降温,可长期保持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及光伏、风力发电储能,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有机工质循环间接冷却的充电、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国内光伏、风力发电也在飞速发展,但是目前充电堆、光伏/风电的储能系统多采用风冷,冷却效果不理想。另外,开放式的风冷受环境灰尘、沙尘暴等影响大,很多充电堆、光伏/风电的储能系统由于积尘严重而降低冷却效果,影响使用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有机工质循环间接冷却的充电、储能系统,解决现有充电堆开放式的冷却系统长期使用导致冷却效果下降,影响装置使用的问题。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采用有机工质循环间接冷却的充电、储能系统,包括电池组,电池组的输出端连接循环风道系统的输入端,循环风道系统的输出端与丙酮气化器的输入端连接,丙酮气化器的输出端冷却气循环风机的输入端,冷却气循环风机的输出端与电池组的输入端连接形成回路,丙酮气化器上连接丙酮循环系统。

4、本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循环风冷却充电、储能系统,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有机工质循环间接冷却的充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1),所述电池组(1)的输出端连接循环风道系统(2)的输入端,循环风道系统(2)的输出端与丙酮气化器(3)的输入端连接,丙酮气化器(3)的输出端冷却气循环风机(4)的输入端,冷却气循环风机(4)的输出端与电池组的输入端连接形成回路,所述丙酮气化器(3)上连接丙酮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有机工质循环间接冷却的充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丙酮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丙酮循环管路(5)与丙酮冷却器(6),所述丙酮循环管路(5)的输入端连接丙酮气化器(3)的输入端,输出端连接丙酮冷却器(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有机工质循环间接冷却的充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1),所述电池组(1)的输出端连接循环风道系统(2)的输入端,循环风道系统(2)的输出端与丙酮气化器(3)的输入端连接,丙酮气化器(3)的输出端冷却气循环风机(4)的输入端,冷却气循环风机(4)的输出端与电池组的输入端连接形成回路,所述丙酮气化器(3)上连接丙酮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有机工质循环间接冷却的充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丙酮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丙酮循环管路(5)与丙酮冷却器(6),所述丙酮循环管路(5)的输入端连接丙酮气化器(3)的输入端,输出端连接丙酮冷却器(6),所述丙酮冷却器(6)的输出端连接丙酮气化器(3)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有机工质循环间接冷却的充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丙酮循环系统还包括与丙酮冷却器(6)输出端连接的丙酮液位测量装置(7),丙酮液位测量装置(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丙酮气化器(3)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有机工质循环间接冷却的充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兴才黄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深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