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路面防撞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1、为了预防后方的行驶车辆追尾碰撞,现有的道路施工作业车或者施工作业区域,在进行施工作业时,一般会配置一辆防撞缓冲车,保证道路施工作业时不会被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误撞。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防撞产品都是一次性的,碰撞一次便无法使用,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2、现有申请号202123439379.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撞缓冲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设置,第一支架可朝向第二支架方向移动;缓冲组件,包括刨削件和刀具组件,刨削件设置在第一支架上,刀具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架上且与刨削件相对设置;第一支架朝向第二支架方向移动时,刨削件和刀具组件相抵,其虽然提高了缓冲性能,具有更好的能量吸收效果,但是无法重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制一种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本技术能够提高防撞缓冲装置的抗冲击和缓冲吸能效果,保障后方撞击车辆的安全,同时被撞后无需将缓冲装置整体更换,提高了维修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
2、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包括防撞支架,还包括防撞气囊组件、储能装置、导向固定装置、牵引装置和卸力装置;
3、储能装置设置若干组,均匀分布在防撞支架和牵引装置之间,储能装置包括储能器、
4、防撞气囊组件设置在防撞支架远离储能装置的一侧;
5、导向固定装置设置若干组,均匀分布在防撞支架和牵引装置之间;
6、卸力装置设置在防撞气囊组件底部,并且与防撞支架相连。
7、作为优化,防撞支架包括防撞前支架、防撞后支架和连接架,防撞前支架和防撞后支架通过连接架相连,防撞前支架上设置防撞气囊组件和卸力装置,防撞后支架上设置储能装置和导向固定装置。
8、作为优化,牵引装置包括加强筋板、固定底板和用于与车辆相连的铰接板,固定底板靠近防撞后支架的一侧连接储能装置和导向固定装置,固定底板远离防撞后支架的一侧对称设置相互垂直的两组铰接板和两组加强筋板,铰接板沿固定底板宽度方向设置,加强筋板沿固定底板长度方向设置。
9、作为优化,滑轮组件包括滑轮、钢丝绳和滑轮固定杆,滑轮固定杆均匀设置在固定底板靠近防撞支架的一侧,滑轮固定杆端部设置滑轮,钢丝绳通过滑轮一端与储能器相连,另一端与防撞后支架相连。
10、作为优化,储能器包括压力室、节流阀、单向阀和储能室,压力室通过节流阀和单向阀与储能室相连通。
11、作为优化,防撞气囊组件包括均匀设置在防撞前支架上的气囊一、气囊二和和气囊三,气囊一、气囊二和和气囊三分别设置不同的气压。
12、作为优化,导向固定装置设置若干组,每组导向固定装置都包括导向杆一、导向杆二和固定链,若干组导向杆一均匀设置在固定底板上,导向杆一内滑动设置导向杆二,导向杆二远离导向杆一的一端连接防撞后支架,固定链设置若干条,每条固定链两端分别连接防撞后支架和固定底板。
13、作为优化,卸力装置设置两组,卸力装置包括卸力滚子、滚子支架和支撑滚轮,两个滚子支架对称铰接在防撞前支架两侧,卸力滚子安装在滚子支架上,支撑滚轮设置在滚子支架底部。
14、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技术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5、1.通过防撞气囊吸收部分撞击产生的能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碰撞车辆的损坏,然后利用液压油的缓冲作用,将车辆碰撞产生的能量通过液压油进行短暂储存,进一步降低车辆的冲击作用,当碰撞完成之后,储存的能量缓慢释放,使防撞装置恢复原位,从而实现防撞装置的重复利用;
16、2.通过设置防撞气囊组件,利用气囊的结构特点,减少对碰撞车辆的损害,最大限度的保护碰撞车辆的人员安全,同时通过气囊的数量和规格的不同配置,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实现不同型号的防撞缓冲装置的配置,实现碰撞之后仅仅对防撞气囊进行更换,进一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防撞缓冲装置的经济性;
17、3.通过设置储能装置,在压力室内部的液压油受到压缩作用,通过流孔和相关阀路快速进入储能室,实现吸收和消耗碰撞瞬间产生的能量,碰撞完成之后,储能室内部的液压油缓慢流回压力室,储能装置复位,实现防撞装置的重复利用,压力室内的液压油流入储能室时,通过单向阀和节流阀,实现快速储能功能,储能室内的液压油回流至压力室时,只能通过节流阀缓慢回流,实现缓慢复位功能;
18、4.通过设置卸力装置,实现后方车辆与防撞缓冲装置发生碰撞时,将后方车辆的持续产生的动力通过卸力滚子进行释放,避免后方车辆对防撞缓冲装置的持续撞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包括防撞支架(1),其特征是:还包括防撞气囊组件(2)、储能装置(3)、导向固定装置(4)、牵引装置(5)和卸力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是:防撞支架(1)包括防撞前支架(11)、防撞后支架(13)和连接架(12),防撞前支架(11)和防撞后支架(13)通过连接架(12)相连,防撞前支架(11)上设置防撞气囊组件(2)和卸力装置(6),防撞后支架(13)上设置储能装置(3)和导向固定装置(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是:牵引装置(5)包括加强筋板(52)、固定底板(53)和用于与车辆相连的铰接板(51),固定底板(53)靠近防撞后支架(13)的一侧连接储能装置(3)和导向固定装置(4),固定底板(53)远离防撞后支架(13)的一侧对称设置相互垂直的两组铰接板(51)和两组加强筋板(52),铰接板(51)沿固定底板(53)宽度方向设置,加强筋板(52)沿固定底板(53)长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是:储能器(31)包括压力室(311)、节流阀(312)、单向阀(313)和储能室(314),压力室(311)通过节流阀(312)和单向阀(313)与储能室(314)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是:防撞气囊组件(2)包括均匀设置在防撞前支架(11)上的气囊一(21)、气囊二(22)和和气囊三(23),气囊一(21)、气囊二(22)和和气囊三(23)分别设置不同的气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是:导向固定装置(4)设置若干组,每组导向固定装置(4)都包括导向杆一(41)、导向杆二(42)和固定链(43),若干组导向杆一(41)均匀设置在固定底板(53)上,导向杆一(41)内滑动设置导向杆二(42),导向杆二(42)远离导向杆一(41)的一端连接防撞后支架(13),固定链(43)设置若干条,每条固定链(43)两端分别连接防撞后支架(13)和固定底板(5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是:卸力装置(6)设置两组,卸力装置(6)包括卸力滚子(62)、滚子支架(63)和支撑滚轮(64),两个滚子支架(63)对称铰接在防撞前支架(11)两侧,卸力滚子(62)安装在滚子支架(63)上,支撑滚轮(64)设置在滚子支架(63)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包括防撞支架(1),其特征是:还包括防撞气囊组件(2)、储能装置(3)、导向固定装置(4)、牵引装置(5)和卸力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是:防撞支架(1)包括防撞前支架(11)、防撞后支架(13)和连接架(12),防撞前支架(11)和防撞后支架(13)通过连接架(12)相连,防撞前支架(11)上设置防撞气囊组件(2)和卸力装置(6),防撞后支架(13)上设置储能装置(3)和导向固定装置(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是:牵引装置(5)包括加强筋板(52)、固定底板(53)和用于与车辆相连的铰接板(51),固定底板(53)靠近防撞后支架(13)的一侧连接储能装置(3)和导向固定装置(4),固定底板(53)远离防撞后支架(13)的一侧对称设置相互垂直的两组铰接板(51)和两组加强筋板(52),铰接板(51)沿固定底板(53)宽度方向设置,加强筋板(52)沿固定底板(53)长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是:滑轮组件(32)包括滑轮(321)、钢丝绳(322)和滑轮固定杆(323),滑轮固定杆(323)均匀设置在固定底板(53)靠近防撞支架(1)的一侧,滑轮固定杆(323)端部设置滑轮(321),钢丝绳(322)通过滑轮(321)一端与储能器(31)相连,另一端与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连旺,张道坤,周勇,高稳成,张锐,宋晓婷,李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高速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