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线圈脱模工装,特别涉及一种直线电机线圈脱模工装。
技术介绍
1、直线电机也称线性电机,线性马达,直线马达,推杆马达。最常用的直线电机类型是平板式和u型槽式,和管式。线圈的典型组成是三相,由霍尔元件实现无刷换相。
2、在需要对直线电机线圈脱模时,需要使用到脱模工装,目前在对直线电机线圈脱模时容易造成线圈的损伤,并且不便于对不同规格的直线电机线圈进行脱模处理,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直线电机线圈脱模工装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电机线圈脱模工装,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直线电机线圈脱模工装,包括:
3、支架底板,所述支架底板顶部拼装有上支撑板,所述支架底板上方设有顶架;
4、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设置在支架底板、上支撑板和顶架上,所述脱模组件包括拼接块、橡胶防护垫、直线电机绕线模和线圈,所述拼接块固定安装在支架底板上,所述上支撑板上开设有拼接槽,所述拼接块与拼接槽相卡装,所述上支撑板顶部开设有脱模槽,所述橡胶防护垫固定安装于脱模槽内,所述线圈绕设在直线电机绕线模的外侧,所述线圈放置于脱模槽内。
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模组件还包括气缸和冲头,所述气缸固定安装于顶架
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架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安装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顶架安装在指定位置处。
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为l型结构。
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圈与橡胶防护垫相接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线圈进行保护处理。
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冲头位于直线电机绕线模的正上方。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头方便对直线电机绕线模进行下压处理。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脱模组件,将直线电机绕线模放置在脱模槽内,启动气缸,可以使得冲头挤压直线电机绕线模,脱模槽对线圈进行阻挡,线圈从直线电机绕线模上退出,受力均匀,橡胶防护垫可以很好的对线圈进行保护,有效避免线圈发生损伤;
15、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脱模组件,并且支架底板与上支撑板采用的是拼装的方式来进行连接的,方便对上支撑板进行更换,根据需要换上具有不同尺寸脱模槽的上支撑板,如此方便对不同规格的直线电机线圈进行脱模处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线电机线圈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线圈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组件还包括气缸(10)和冲头(11),所述气缸(10)固定安装于顶架(9)的顶部,所述气缸(10)输出端与冲头(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线圈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9)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安装架(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线圈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2)为L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线圈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8)与橡胶防护垫(6)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线圈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11)位于直线电机绕线模(7)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电机线圈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线圈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组件还包括气缸(10)和冲头(11),所述气缸(10)固定安装于顶架(9)的顶部,所述气缸(10)输出端与冲头(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线圈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9)顶部固定设置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雪刚,周明,于竟成,
申请(专利权)人:莱克诺机器人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