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069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7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底端固定连接有沉降池,所述沉降池和管道主体内部贯通,所述管道主体顶端设置有洒水管,所述洒水管外侧安装有多组伞形喷嘴,所述伞形喷嘴贯穿管道主体内壁并延伸至管道主体内部,所述管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刮壁机构;所述刮壁机构包括一对转杆,一对所述转杆外侧缠绕有传送带;本技术通过电机、一对转杆、传送带和刮板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而转杆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转动,传送带转动从而带动刮板对管道主体内壁刮壁,避免了粉尘吸附在管道主体内壁的底端位置处,而无法排入沉降池内部的问题,提高了管道主体内部的整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尤其是指一种管道除尘结构


技术介绍

1、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连接件和阀门等连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污染的控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不断加严的污染排放管理要求下,除尘设备行业不断向科学高效、低排放的发展迫在眉睫,而管道在运输气体的过程中需要对气体中掺杂的灰尘进行清理,以确保排放达标,而此过程则需要用到除尘机构。

2、现有的除尘机构多由管道主体、洒水管、伞形喷嘴和沉降池等组成而来,首先将伞形喷嘴与洒水管连接在一起,并将伞形喷嘴安装在管道主体内部,而沉降池则固定连接在管道主体底端,并与管道主体内部相贯通,其工作过程如下,打开洒水管,洒水管将水源传输给各个伞形喷嘴,伞形喷嘴喷射出的水雾形成洒水管的伞状切割面,在风速的作用下水雾正切割洒水管,在洒水管内多重水雾的雾化沉降下,气体中伴随的粉尘沉淀在管道主体内侧,将管道主体安装形成6°-9°倾斜角,粉尘污水沿管道主体自流至沉降池,由此完成除尘机构的运作过程。

3、现有技术中,粉尘在遇水后,会有部分粉尘吸附在管道主体内壁的底端位置处,而无法排入沉降池内部,进而影响管道主体内壁的整洁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管道除尘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底端固定连接有沉降池,所述沉降池和管道主体内部贯通,所述管道主体顶端设置有洒水管,所述洒水管外侧安装有多组伞形喷嘴,所述伞形喷嘴贯穿管道主体内壁并延伸至管道主体内部,所述管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刮壁机构;

3、所述刮壁机构包括一对转杆,一对所述转杆外侧缠绕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外侧固定连接有多组刮板,多组所述刮板呈均匀分布在传送带外侧,所述转杆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管道主体内壁并与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远离管道主体的一端螺栓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电机的一端与管道主体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沉降池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

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开设在沉降池内部,所述连接槽内部滑动连接有过滤板。

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输出端外侧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斜下方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外侧缠绕有传动带,所述第二转轴内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沉降池靠近扇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塑料片。

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降池外侧固定连接有装置台,所述装置台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板,所述弹簧远离受力板的一端与装置台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受力板远离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过滤板靠近把手的一端相贴合。

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台远离沉降池的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拉板,所述拉板与受力板固定连接。

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二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远离连接杆的一端与管道主体外侧固定连接。

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轴和扇叶之间设置有限位杆,所述连接杆贯穿限位杆,且连接杆与限位杆内部的大小相适配,所述限位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与管道主体外侧固定连接。

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板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过滤板固定连接,所述把手外侧胶粘有橡胶垫。

11、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2、本技术通过电机、一对转杆、传送带和刮板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而转杆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转动,传送带转动从而带动刮板对管道主体内壁刮壁,避免了粉尘吸附在管道主体内壁的底端位置处,而无法排入沉降池内部的问题,提高了管道主体内部的整洁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主体(1);所述管道主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沉降池(2),所述沉降池(2)和管道主体(1)内部贯通,所述管道主体(1)顶端设置有洒水管(3),所述洒水管(3)外侧安装有多组伞形喷嘴(4),所述伞形喷嘴(4)贯穿管道主体(1)内壁并延伸至管道主体(1)内部,所述管道主体(1)内部设置有刮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连接槽(8),所述连接槽(8)开设在沉降池(2)内部,所述连接槽(8)内部滑动连接有过滤板(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输出端外侧安装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斜下方设置有第二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外侧缠绕有传动带(13),所述第二转轴(12)内部安装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远离第二转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5),所述沉降池(2)靠近扇叶(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塑料片(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2)外侧固定连接有装置台(17),所述装置台(17)内部设置有弹簧(18),所述弹簧(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板(19),所述弹簧(18)远离受力板(19)的一端与装置台(17)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受力板(19)远离弹簧(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0),所述挡板(20)与过滤板(9)靠近把手(10)的一端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台(17)远离沉降池(2)的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拉板(21),所述拉板(21)与受力板(19)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4)靠近第二转轴(1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L形板(22),所述L形板(22)远离连接杆(14)的一端与管道主体(1)外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12)和扇叶(15)之间设置有限位杆(23),所述连接杆(14)贯穿限位杆(23),且连接杆(14)与限位杆(23)内部的大小相适配,所述限位杆(23)远离连接杆(14)的一端与管道主体(1)外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9)一端设置有把手(10),所述把手(10)与过滤板(9)固定连接,所述把手(10)外侧胶粘有橡胶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主体(1);所述管道主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沉降池(2),所述沉降池(2)和管道主体(1)内部贯通,所述管道主体(1)顶端设置有洒水管(3),所述洒水管(3)外侧安装有多组伞形喷嘴(4),所述伞形喷嘴(4)贯穿管道主体(1)内壁并延伸至管道主体(1)内部,所述管道主体(1)内部设置有刮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连接槽(8),所述连接槽(8)开设在沉降池(2)内部,所述连接槽(8)内部滑动连接有过滤板(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输出端外侧安装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斜下方设置有第二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外侧缠绕有传动带(13),所述第二转轴(12)内部安装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远离第二转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5),所述沉降池(2)靠近扇叶(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塑料片(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2)外侧固定连接有装置台(17),所述装置台(17)内部设置有弹簧(18),所述弹簧(1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万裕龙林亚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