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起重机,具体涉及一种维修行车装置及其钢丝绳缠绕方法。
技术介绍
1、常规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维修行车采用人工拉链条使得重物在设备上移动,因为维修行车梁太长,需要2~4人共同施工,由于人们之间的动作并不同步,需要彼此之间很好的配合才能让维修行车梁平稳的运动,及其容易卡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维修行车装置及其钢丝绳缠绕方法,通过钢丝绳、滑轮组及钢丝绳卷绕装置的组合,作业人员只需使钢丝绳卷绕装置转动即可实现滑移梁的移动,减少了需要的人员人数提高了维修行车装置的工作效率;钢丝绳缠绕方法合理地利用了行车支架和滑移梁外部的空间且不会使钢丝绳相互干涉。
2、本申请提供的维修行车装置中钢丝绳的缠绕方法,合理地利用了行车支架和滑移梁外部的空间,且不会使钢丝绳相互干涉。
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维修行车装置,包括:
5、包括行车支架、滑移梁、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钢丝绳卷绕装置;
6、所述行车支架设置在地面或者工作平台上,所述滑移梁与所述行车支架滑动连接;
7、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一端的正面,并依次经过第一滑轮组导向、缠绕在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上后,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一端的背面;
8、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二端的正面,并依次经过第二滑轮组导向、缠绕在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
9、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转动时,能使所述第一钢丝绳转动并拉动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以及使所述第二钢丝绳转动并拉动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的第二端,来实现滑移梁相对行车支架上平移。
10、可选的,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转动时,所述第一钢丝绳在第一滑轮组的导向下绕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钢丝绳在第二滑轮组的导向下绕逆时针转动;或者,所述第一钢丝绳在第一滑轮组的导向下绕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钢丝绳在第二滑轮组的导向下绕顺时针转动。
11、可选的,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缠绕在同一个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轴向上的不同区段且缠绕方向相反。
12、可选的,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缠绕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第一导向槽和缠绕所述第二钢丝绳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分别与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的轴向存在倾角且倾角朝向不同。
13、可选的,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包括第一卷绕装置和第二卷绕装置,所述第一卷绕装置和所述第二卷绕装置分别设置在垂直于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的两侧。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从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一端的正面开始沿顺时针排列直至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一端的背面的一组第一滑轮、一组第二滑轮、一组第三滑轮、一组第四滑轮、一组第五滑轮、一组第六滑轮、一组第七滑轮、一组第八滑轮;
15、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从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二端的正面开始沿逆时针排列直至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二端的背面的二组第一滑轮、二组第二滑轮、二组第三滑轮、二组第四滑轮、二组第五滑轮、二组第六滑轮、二组第七滑轮、二组第八滑轮;
16、所述第一卷绕装置设置在所述一组第二滑轮和所述一组第三滑轮之间,所述第一卷绕装置同时设置在所述二组第二滑轮和所述二组第三滑轮之间;
17、所述第二卷绕装置设置在所述一组第六滑轮和所述一组第七滑轮之间,所述第二卷绕装置同时设置在所述二组第六滑轮和所述二组第七滑轮之间。
18、可选的,所述第一钢丝绳在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一端正面和所述一组第一滑轮之间、所述一组第一滑轮和所述一组第二滑轮之间、所述一组第七滑轮和所述一组第八滑轮之间、所述一组第八滑轮和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一端背面之间的区段,与所述第二钢丝绳在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二端正面和所述二组第一滑轮之间、所述二组第一滑轮和所述二组第二滑轮之间、所述二组第七滑轮和所述二组第八滑轮之间、所述二组第八滑轮和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二端背面之间的区段同在第一平面内;
19、所述第一钢丝绳在所述一组第三滑轮和所述一组第四滑轮之间、所述一组第四滑轮和所述一组第五滑轮之间、所述一组第五滑轮和所述一组第六滑轮之间的区段,与所述第二钢丝绳在所述二组第三滑轮和所述二组第四滑轮之间、所述二组第四滑轮和所述二组第五滑轮之间、所述二组第五滑轮和所述二组第六滑轮之间的区段同在第二平面内;
20、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存在高度差。
21、可选的,所述第一钢丝绳在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一端正面和所述一组第一滑轮之间、所述一组第四滑轮和所述一组第五滑轮之间、所述一组第八滑轮和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一端背面之间的区段,以及所述第二钢丝绳在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二端正面和所述二组第一滑轮之间、所述二组第四滑轮和所述二组第五滑轮之间、所述二组第八滑轮和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二端背面之间的区段垂直于所述滑移梁的长度方向;
22、所述第一钢丝绳在所述一组第一滑轮和所述一组第二滑轮之间、所述一组第三滑轮和所述一组第四滑轮之间,所述一组第五滑轮和所述一组第六滑轮之间、所述一组第七滑轮和所述一组第八滑轮之间的区段,以及所述第二钢丝绳在所述二组第一滑轮和所述二组第二滑轮之间、所述二组第三滑轮和所述二组第四滑轮之间,所述二组第五滑轮和所述二组第六滑轮之间、所述二组第七滑轮和所述二组第八滑轮之间的区段平行于所述滑移梁的长度方向。
23、可选的,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等长。
24、可选的,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的端部分别通过螺旋扣与所述滑移梁连接。
2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维修行车装置中的钢丝绳缠绕方法,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一端正面,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一组第一滑轮、所述一组第二滑轮导向后,缠绕在所述第一卷绕装置上,再依次经过所述一组第三滑轮、所述一组第四滑轮、所述一组第五滑轮、所述一组第六滑轮导向后,缠绕在所述第二卷绕装置上,再依次经过所述一组第七滑轮、所述一组第八滑轮导向后连接至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一端背面;
26、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二端正面,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二组第一滑轮、所述二组第二滑轮导向后,缠绕在所述第一卷绕装置上,再依次经过所述二组第三滑轮、所述二组第四滑轮、所述二组第五滑轮、所述二组第六滑轮导向后,缠绕在所述第二卷绕装置上,再依次经过所述二组第七滑轮、所述二组第八滑轮导向后连接至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二端背面。
27、本申请提供的维修行车装置,通过将第一钢丝绳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滑移梁的第一端正面和背面、将第二钢丝绳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滑移梁的第二端正面和背面,再通过钢丝绳卷绕装置转动分别使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转动以拉动滑移梁相对行车支架平移,这样,通过两根钢丝绳、两个滑轮组以及钢丝绳卷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支架、滑移梁、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和钢丝绳卷绕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转动时,所述第一钢丝绳在第一滑轮组的导向下绕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钢丝绳在第二滑轮组的导向下绕逆时针转动;或者,所述第一钢丝绳在第一滑轮组的导向下绕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钢丝绳在第二滑轮组的导向下绕顺时针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缠绕在同一个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轴向上的不同区段且缠绕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缠绕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第一导向槽和缠绕所述第二钢丝绳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分别与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的轴向存在倾角且倾角朝向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包括第一卷绕装置和第二卷绕装置,所述第一卷绕装置和所述第二卷绕装置分别设置在垂直于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在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一端正面和所述一组第一滑轮之间、所述一组第一滑轮和所述一组第二滑轮之间、所述一组第七滑轮和所述一组第八滑轮之间、所述一组第八滑轮和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一端背面之间的区段,与所述第二钢丝绳在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二端正面和所述二组第一滑轮之间、所述二组第一滑轮和所述二组第二滑轮之间、所述二组第七滑轮和所述二组第八滑轮之间、所述二组第八滑轮和所述滑移梁长度方向第二端背面之间的区段同在第一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等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的端部分别通过螺旋扣与所述滑移梁连接。
11.一种如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维修行车装置中的钢丝绳缠绕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支架、滑移梁、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和钢丝绳卷绕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转动时,所述第一钢丝绳在第一滑轮组的导向下绕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钢丝绳在第二滑轮组的导向下绕逆时针转动;或者,所述第一钢丝绳在第一滑轮组的导向下绕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钢丝绳在第二滑轮组的导向下绕顺时针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缠绕在同一个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轴向上的不同区段且缠绕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缠绕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第一导向槽和缠绕所述第二钢丝绳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分别与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的轴向存在倾角且倾角朝向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维修行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包括第一卷绕装置和第二卷绕装置,所述第一卷绕装置和所述第二卷绕装置分别设置在垂直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俊,吴鹏辉,王志海,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