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型背光源点灯与光学膜片贴附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031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下型背光源点灯与光学膜片贴附一体化装置,包括:旋转支架、定位置台、翻板组件及贴附机构,定位置台安装在所述旋转支架上,并且能够在所述旋转支架上做旋转运动以在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定位置台上设有用于放置产品的产品定位槽,且所述产品定位槽上设有与产品的端子插件相对的避空孔;翻板组件安装在所述定位置台上,其包括可翻转至所述产品定位槽上方的翻板,所述翻板与所述定位置台之间设置有锁扣机构;贴附机构安装在所述翻板组件上,用于在产品上贴附胶条。本技术能够实现点灯检测与光学膜片贴附一体化连续性操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且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生产,特别涉及一种直下型背光源点灯与光学膜片贴附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1、背光源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其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面板能正常显示影像。对于超大尺寸的背光源来说,侧入式结构已经无法在重量、及亮度上占有优势,因此不含导光板且光源放置于正下方的直下型结构便被开发出来。直下型背光源的光由led射出后,向上经光学膜片均匀分散后于正面射出,具有高辉度、良好的出光视角、光利用效率高、结构简易化等优点。

2、直下型背光源的生产环节中包含贴附光学膜片(如扩散片)和led的点亮检测,目前针对于这两个环节常规的做法都是单独进行,即贴附光学膜片和led的点亮检测位于两个工位,不仅需要在这两个工位上配备对应的治具及作业人员,而且产品在两个工位之间还需要周转,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增加设备和人工投入成本。此外,由于直下型背光源的端子插件位于底部,这使得作业人员在led点灯检测时,将背光源连接电源会存在很大的不便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下型背光源点灯与光学膜片贴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型背光源点灯与光学膜片贴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1)设有两个竖直的支板(11),所述定位置台(2)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22)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板(11);所述定位置台(2)的两端位于所述转轴(22)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球头柱塞(23),两个所述支板(11)彼此相对的一侧面均设有与所述转轴(22)同轴的环形滑槽(111),且所述环形滑槽(111)与经过其中心的水平线及竖直线的交点位置均设有球头定位槽(112),所述第一球头柱塞(23)位于对应的所述球头定位槽(1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型背光源点灯与光学膜片贴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型背光源点灯与光学膜片贴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1)设有两个竖直的支板(11),所述定位置台(2)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22)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板(11);所述定位置台(2)的两端位于所述转轴(22)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球头柱塞(23),两个所述支板(11)彼此相对的一侧面均设有与所述转轴(22)同轴的环形滑槽(111),且所述环形滑槽(111)与经过其中心的水平线及竖直线的交点位置均设有球头定位槽(112),所述第一球头柱塞(23)位于对应的所述球头定位槽(1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型背光源点灯与光学膜片贴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组件(3)还包括固定座(32)和两个支座(33),两个所述支座(33)通过所述固定座(32)固定在所述定位置台(2)上,且处在所述产品定位槽的后侧,所述翻板(31)的一端轴设于两个所述支座(33)之间,所述固定座(32)上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翻板(31)的限位柱(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型背光源点灯与光学膜片贴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机构包括旋转块(35)和止动销(36),所述旋转块(35)转动安装在所述翻板(31)的端部,所述止动销(36)固定在所述旋转块(35)上,所述定位置台(2)上设有弧形限位滑槽(24),所述旋转块(35)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止动销(36)滑进、滑出所述弧形限位滑槽(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型背光源点灯与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勝
申请(专利权)人:伟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