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向调节转向柱消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012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4
一种四向调节转向柱消音结构属于汽车转向系统零部件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转动支架、手柄芯轴、柱管、手柄、内套、相互啮合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管的一端设置旋转中心孔,另一端的左右两侧同轴地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内套夹在所述柱管中间,在两个所述安装孔内分别设置有左消音套和右消音套,所述转动支架中部两侧均设置有腰型滑槽,所述柱管放置在所述转动支架上,将所述手柄芯轴同时穿过所述左消音套、所述右消音套和两个所述腰型滑槽,然后再将所述手柄芯轴穿过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二凸轮、所述手柄,再穿入平面推力轴承后,通过锁紧螺母锁紧。本技术能够具有更为良好的隔音、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转向系统零部件,具体地涉及一种四向调节转向柱消音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在汽车设计结构中,转向柱上通常会在转动支架组件上左右各设计一个可以进行变倾角调节的滑槽结构,当手柄释放开时,手柄芯轴自身及带动凸轮在左右滑槽里上下滑动,使连接方向盘的转向柱可绕旋转中心进行上下调节,实现方向盘变倾角功能。转动支架、手柄芯轴、凸轮、柱管通常都为刚性结构,在变倾角过程中,无法满足良好的减震,无法避免制件之间滑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四向调节转向柱消音结构;本技术能够具有更为良好的隔音、减震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一种四向调节转向柱消音结构,包括转动支架、手柄芯轴、柱管、手柄、内套、相互啮合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管的一端设置旋转中心孔,另一端的左右两侧同轴地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内套夹在所述柱管中间,在两个所述安装孔内分别设置有左消音套和右消音套,所述转动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向调节转向柱消音结构,包括转动支架(3)、手柄芯轴(1)、柱管(4)、手柄(9)、内套(12)、相互啮合的第一凸轮(7)和第二凸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管(4)的一端设置旋转中心孔(16),另一端的左右两侧同轴地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内套(12)夹在所述柱管(4)中间,在两个所述安装孔内分别设置有左消音套(2)和右消音套(5),所述转动支架(3)中部两侧均设置有腰型滑槽(13),所述柱管(4)放置在所述转动支架(3)上,将所述手柄芯轴(1)同时穿过所述左消音套(2)、所述右消音套(5)和两个所述腰型滑槽(13),然后再将所述手柄芯轴(1)穿过所述第一凸轮(7)、所述第二凸轮(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向调节转向柱消音结构,包括转动支架(3)、手柄芯轴(1)、柱管(4)、手柄(9)、内套(12)、相互啮合的第一凸轮(7)和第二凸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管(4)的一端设置旋转中心孔(16),另一端的左右两侧同轴地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内套(12)夹在所述柱管(4)中间,在两个所述安装孔内分别设置有左消音套(2)和右消音套(5),所述转动支架(3)中部两侧均设置有腰型滑槽(13),所述柱管(4)放置在所述转动支架(3)上,将所述手柄芯轴(1)同时穿过所述左消音套(2)、所述右消音套(5)和两个所述腰型滑槽(13),然后再将所述手柄芯轴(1)穿过所述第一凸轮(7)、所述第二凸轮(8)、所述手柄(9),再穿入平面推力轴承(10)后,通过锁紧螺母(11)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向调节转向柱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消音套(2)与所述右消音套(5)的结构相同,均设置有台阶(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雷刘克娇张策刘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重工沈阳汽车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