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液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0053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液分流装置,包括浇铸流道,浇铸流道下端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分流管,浇铸流道上端固定设置有流量标尺,流量标尺上设有若干定位结构;此外,还包括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的控制杆,控制杆一端设有锥头,所述锥头用于调节分流管上端口的开度,能够解决金属锭铸造开始阶段因流量不均匀而产生的液位差,导致扁铸锭内部组织异常、拉裂、断层等质量问题,同时解决浇口堵塞严重发生的生产终止事故和铸造操作过程中分流量化控制。本装置易于制作安装,便于日常使用、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锭铸造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液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1、在铝合金等金属锭铸造系统中,常使用横浇道来引流熔融的金属液。所述横浇道底部开孔形成竖浇道,竖浇道也称竖管或者分流管,并且使用一个与竖管内径形状适配的控制棒来调节金属液的流量。传统的生产工艺中,控制棒的使用过程并没有量化指标,一般都是靠操作员的主观经验进行流量控制,使得金属液的流量调节幅度、频率以及最终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并且,在铸造开始时,控制棒容易受到金属液向下的冲击力,控制棒易发生移位或堵死分流管造成液流波动或中断,并且分流管清理过程中经常由于金属固化而堵住,用力清理导致竖管歪斜跑偏,不但引起金属铸锭的内在质量,严重时还可能会造成生产事故。

2、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料斗,料斗的上端固定有与其连通的进管,进管内部设置有控制进管出料口开度的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插接在进管下端口内的上插锥,进管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插锥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驱动组件,通过杠杆原理控制上插锥上下运动,从而控制进管的开度大小。所述结构需要使用的零部件多,而且如果要实现量化控制,还必须在驱动组件上额外设置固定结构和标记结构,以确保驱动组件的调节幅度能够得到量化和固定。所述结构的生产成本较高,同时,对于生产线上的操作员来说,学习成本也是比较高的。因此,亟需一种简便调节流量的装置予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流量控制装置结构复杂,生产成本、学习成本都比较高的缺陷,提供一种金属液分流装置,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配合关系实现对于分流管开度的量化调节,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安装。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液分流装置,包括浇铸流道,浇铸流道下端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分流管,浇铸流道上端固定设置有流量标尺,流量标尺上设有若干定位结构;此外,还包括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的控制杆,控制杆一端设有锥头,所述锥头用于调节分流管上端口的开度。

3、该金属液分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控制杆通过与不同的定位结构卡接,来调节其自身位置,进一步调节设于其一端的锥头覆盖分流管上端口的面积,从而调节分流管上端口的开度,控制金属液的流量。控制杆卡接于流量标尺上的定位结构后,能够保持相对固定,从而使金属液的流量恒定。需要调节金属液流量时,操作人员只需要简单地拿起控制杆,将其转移至另一定位结构上并使二者卡接,即完成调节,调节过程简单。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可使用常见的材料制成,便于日常使用、维护、保养。

4、进一步地,控制杆的中部向相对两侧延伸出定位杆,定位杆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所述定位杆既可以是条状,也可以是片状。定位杆设于控制杆中部的相对两侧是为了使控制杆在与定位结构卡接时能够保持受力平衡,避免发生翻转、倾倒从而掉入浇铸流道内。

5、进一步地,作为其中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结构为均匀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可以是直槽,也可以是截面呈“7”型的凹槽,从而使定位杆更加难以从凹槽中脱离,增加控制杆与流量标尺卡接的牢固度。

6、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定位结构为均匀设置的锯齿槽。

7、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定位结构之间的间距为10mm。

8、进一步地,控制杆远离锥头一端设置有便于抓取的操作柄。所述操作柄优选采用耐火纤维等导热性较差的材质制成,避免热传导烫伤操作人员的手部。操作柄可以是与控制杆垂直设置的直筒型,也可以是环状,操作柄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和手部握持舒适感,对其形状不进行限定。

9、进一步地,作为其中一种方案,流量标尺水平地设置于浇铸流道上端,控制杆在重力作用下会紧贴在流量标尺的顶面,不会自行发生移动;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流量标尺垂直设置于浇铸流道上端。流量标尺水平或垂直设置于浇铸流道上端,主要取决于浇铸流道顶部的空间余量,使得本技术有较强的适配度。

10、进一步地,作为其中一种优选方案,分流管的内侧壁为锥形,其内侧壁的斜度与所述锥头的斜度相同,确保锥头可以完全封堵住分流管。

11、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方案,分流管的内侧壁为筒状,其内侧壁的上端形成向外扩展的开口部,开口部的斜度与所述锥头的斜度相同。

12、进一步地,分流管顶部开口处进行平滑的圆角处理,确保锥头在分流管顶部开口边缘处滑动时顺滑,避免由于锥头搭在开口边缘处而影响锥头对于分流管开度的调节量。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本技术用于解决金属锭铸造开始阶段因流量不均匀而产生的液位差,导致扁铸锭内部组织异常、拉裂、断层等质量问题,同时解决浇口堵塞严重发生的生产终止事故和铸造操作过程中分流量化控制,保证铸造过程中各结晶器内液流分配均匀。该金属液分流装置易于制作安装,便于日常使用、维护、保养,有助于提高生产过程控制能力和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液分流装置,包括浇铸流道(1),浇铸流道(1)下端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分流管(2),其特征在于,浇铸流道(1)上端固定设置有流量标尺(3),流量标尺(3)上设有若干定位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的控制杆(4),控制杆(4)一端设有用于调节分流管(2)上端口开度的锥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杆(4)的中部向相对两侧延伸出定位杆(6),定位杆(6)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均匀设置的凹槽(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均匀设置的锯齿槽(8)。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金属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定位结构之间的间距为1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杆(4)远离锥头(5)一端设置有便于抓取的操作柄(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流量标尺(3)水平或者垂直设置于浇铸流道(1)上端。p>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管(2)的内侧壁为锥形,其内侧壁的斜度与所述锥头(5)的斜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管(2)的内侧壁为筒状,其内侧壁的上端形成向外扩展的开口部(10),开口部(10)的斜度与所述锥头(5)的斜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金属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管(2)顶部开口处进行平滑圆角处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液分流装置,包括浇铸流道(1),浇铸流道(1)下端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分流管(2),其特征在于,浇铸流道(1)上端固定设置有流量标尺(3),流量标尺(3)上设有若干定位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的控制杆(4),控制杆(4)一端设有用于调节分流管(2)上端口开度的锥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杆(4)的中部向相对两侧延伸出定位杆(6),定位杆(6)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均匀设置的凹槽(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均匀设置的锯齿槽(8)。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金属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柏红莫宇张琳蒋文华胡乾涛赖丽曦李洪伟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乳源瑶族自治县东阳光高纯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