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嘴结构和雾化喷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8793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嘴结构和雾化喷油器,属于喷油器技术领域。所述结构包括:针阀体和设置于针阀体内部的针阀;针阀体与针阀末端形成的空腔为压力室;压力室的侧壁设置有贯穿针阀体的喷孔,喷孔包括第一孔道、第二孔道和出口,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分别在针阀体的内表面开孔;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在针阀体内部交叉汇合,并在汇合点与针阀体外表面的出口连通;出口的内径沿喷油方向扩大。喷孔内的燃油在交叉处汇集碰撞,可增加湍流动能,从而改善喷油嘴的雾化效果。当喷孔出口形状为渐扩型时,增大燃油与空气接触面积,更有利于形成角度更大的圆锥状燃油喷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喷油器,具体涉及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嘴结构和雾化喷油器


技术介绍

1、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2、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是现代柴油发动机中普遍采用的技术,而高压共轨喷油器使实现燃油喷射的主要工作部件,它可以使燃油在喷油器末端的喷油嘴前形成高压、高速的雾化喷射状态,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发动机对燃油喷射量和喷射精度的要求。

3、现有的喷油嘴形状多为圆柱单孔形,燃油通过这些圆柱状喷孔喷出后会形成雾状的喷雾,进入燃烧室开始燃烧过程。研究表明,在高的喷射压力下会在喷嘴的圆柱形孔道中产生空化现象,即燃油从液相转变为蒸汽相,圆柱形孔道中形成两相混合的状态。空化现象会产生气蚀,加快喷孔的腐蚀,且对喷雾锥角也有不良影响。因此,持续降低空化现象与提升喷雾锥角,是技术人员持续改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嘴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嘴结构,其特征在于,针阀体和设置于针阀体内部的针阀;针阀体与针阀末端形成的空腔为压力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共轨喷油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道为内径不变的直孔,孔径为0.15mm~0.25mm,优选为0.15mm;可选的,所述第二孔道为内径不变的直孔,孔径为0.15mm~0.25mm,优选为0.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共轨喷油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针阀体的中心对称轴的上侧夹角为9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共轨喷油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为锥孔,大端孔径为0.30~0.5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嘴结构,其特征在于,针阀体和设置于针阀体内部的针阀;针阀体与针阀末端形成的空腔为压力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共轨喷油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道为内径不变的直孔,孔径为0.15mm~0.25mm,优选为0.15mm;可选的,所述第二孔道为内径不变的直孔,孔径为0.15mm~0.25mm,优选为0.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共轨喷油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针阀体的中心对称轴的上侧夹角为9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共轨喷油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为锥孔,大端孔径为0.30~0.50mm,优选为0.30mm;小端孔径不大于所述第二孔道和所述第一孔道的最大孔径,优选为0.15mm;锥度为40°~60°,优选为4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共轨喷油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室的形状包括:大端向上的圆锥台形空间和连接于圆锥台小端的半球形空间,所述圆锥台形空间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川陈兰正袁文涛王琳徐海港杨俊茹张庆广纪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