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医用分析仪的液体脱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702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医用分析仪的液体脱气装置。该装置包括设有进液口和通液口的第一减压工作腔,第一减压工作腔内部安装有一个以上的脱气管,各脱气管均沿第一减压工作腔的高度方向设置;脱气管包括开口端以及与开口端相对设置的被封闭的端部,各开口端贯穿第一减压工作腔的顶壁,且各开口端与第一减压工作腔顶壁的连接处密封设置;第一减压工作腔与脱气管之间的空间作为被处理液体的流动通道,流动通道连通进液口和通液口。被处理液体能从进液口流入流动通道;脱气管内部形成负压时,被处理液体中所含的气体透过脱气管的侧壁进入脱气管内部并由开口端排出,脱气后的被处理液体从通液口排出。该装置可连续排除被处理液体所含气体/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体脱气,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医用分析仪的液体脱气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医学研究及医疗实际工作中,常用多种医用分析仪,如自动化仪器如全自动生化仪、血液分析仪、液相色谱仪等在工作过程中常需要使用纯化水、溶液或试剂等。仪器所用纯化水、试剂或溶液中常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气体/气泡,这些气体/气泡在仪器管路中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a、气体/气泡以肉眼可见的较大的气泡形式积聚于系统中的高点或局部高点;b、气体/气泡以游离微小气泡形式随系统中水及试剂运动;c、气体分子溶解于水中,并随水、试剂在仪器管路中运动,并在适当的条件比如加热、液体在管道是快速流动、仪器抽吸形成负压时溶解的气体成份则形成气泡及微细气泡。试剂、水中所含气体/气泡成份、含量往往无固定规律,更难以标准化,因此由于液体中含气不同常导致仪器吸取水、试剂及样本的量不准确,且还可能由于水、溶液/试剂中含气不同导致液体成份含量或ph值差异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在精密仪器管路中无论是水还是溶液/试剂中气泡/气体成份的有效排出,可提高仪器检测精确和稳定性,对于提高仪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p>

2、现有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医用分析仪的液体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1)包括设有进液口(110)和通液口(120)的第一减压工作腔(130),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130)内部安装有一个以上的脱气管(140),各所述脱气管(140)均沿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130)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脱气管(140)包括开口端(141)以及与所述开口端(141)相对设置的被封闭的端部(142),所述脱气管(140)呈只有一端开口的盲肠状;各所述开口端(141)贯穿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130)的顶壁,且各所述开口端(141)与第一减压工作腔(130)顶壁的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130)与所述脱气管(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医用分析仪的液体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1)包括设有进液口(110)和通液口(120)的第一减压工作腔(130),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130)内部安装有一个以上的脱气管(140),各所述脱气管(140)均沿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130)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脱气管(140)包括开口端(141)以及与所述开口端(141)相对设置的被封闭的端部(142),所述脱气管(140)呈只有一端开口的盲肠状;各所述开口端(141)贯穿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130)的顶壁,且各所述开口端(141)与第一减压工作腔(130)顶壁的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130)与所述脱气管(140)之间的空间作为被处理液体的流动通道(150),所述流动通道(150)连通所述进液口(110)和所述通液口(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医用分析仪的液体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气管(140)的侧壁(143)不能通过液体,而仅仅被处理液体中的气体可由所述流动通道(150)通过所述脱气管(140)的侧壁(143)向所述脱气管(140)的内部流动;所述脱气管(140)的被封闭的端部(142)与所述流动通道(150)之间气、液完全隔离不能流通,且工作时所述脱气管(140)内部的压力低于所述流动通道(150)内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医用分析仪的液体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10)开设于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130)的侧壁上部,所述通液口(120)开设于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130)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医用分析仪的液体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10)与所述通液口(12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130)俯视面相对的两侧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医用分析仪的液体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挡片(131)、下挡片(132)以及筒体(133),所述上挡片(131)固定连接于所述筒体(133)内壁上部,所述下挡片(132)固定连接于所述筒体(133)内壁下部,由所述上挡片(131)、所述筒体(133)以及所述下挡片(132)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130);所述上挡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新叶强苏华伟缪建崔柏银徐巍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柯伦迪仪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