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辅助降温的装置及适配的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829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辅助降温装置及适配的空调。该装置包括与空调室内机连通的冷凝水排水管、安装于室外机内的冷凝水分洒装置以及用于支撑和固定冷凝水分洒装置的固定支架;冷凝水分洒装置呈中空管状结构;冷凝水分洒装置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空调室外机的散热片组的上方且呈水平设置;冷凝水分洒装置的俯视投影形状与空调室外机散热片组的俯视投影形状完全匹配;管状冷凝水分洒装置的上部设有一进水口,其下部设有一个以上的均匀分布的滴水孔;该装置通过冷凝水分洒装置将空调制冷时室内机产生的冷凝水分散至散热片组上部并流淌至散热片表面,借助冷凝水蒸发提高散热片的降温效率及空调制冷效率,并避免冷凝水的浪费。免冷凝水的浪费。免冷凝水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辅助降温的装置及适配的空调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辅助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辅助降温的装置及适配的空调。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在制冷时,室内机的蒸发器外管壁温度较低因此导致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此凝结成冷凝水。目前空调室内机生成的冷凝水主要直接通过管路作为废水排至室外完全没有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长期直接排放的冷凝水锈蚀建筑物的外立面且给其下方的居民或路过的行人造成不便。而同时空调制冷时尤其在高温环境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通过压缩机驱动冷媒不断循环,通过室外机对冷媒进行降温以确保空调的持续的制冷效果。提高室外机的降温效率、有效降低冷媒的温度,对于提升空调制冷效率具有重要价值。现有空调室外机中绝大多数采用空气散热降温。而空气一般比热容约是1.0
×
103J/kg.℃,而水的比热容约4.2
×
103J/kg.℃,因此空气降温效率远低于水冷却降温效率。多年来国内外相关专业人事探索利用空调室内机冷凝水的回收利用装置,已有将冷凝水用于室内加湿或室外机降温设计,但由于所设计的装置缺乏实用性等原因目前尚无良好、有效的将冷凝水应用于空调室外机降温的成功商业化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辅助降温的装置,通过利用空调制冷时产生的冷凝水,提升空调室外机对冷媒的散热降温效率,提高空调制冷效率的效果。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适配该装置的空调,该空调的室外机设置有倒L型散热片组,以提升空调室外机对冷媒的散热效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辅助降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与空调室内机连通的冷凝水排水管、安装于室外机内的冷凝水分洒装置以及用于支撑和固定冷凝水分洒装置的固定支架;冷凝水分洒装置呈中空管状结构;冷凝水分洒装置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空调室外机的散热片组的上方且呈水平设置;冷凝水分洒装置为直条状设置在散热片组内俯视投影呈直条状的部分上方,或冷凝水分洒装置的俯视投影形状与空调室外机散热片组的俯视投影形状完全匹配,即冷凝水分洒装置包含第一分洒部和与第一分洒部连通的第二分洒部,第一分洒部设置在空调室外机散热片组的俯视投影为直条状的部分上方;第二分洒部设置在空调室外机散热片组的俯视投影为非直条状的部分上方。冷凝水分洒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使冷凝水流入的进水口,冷凝水分洒装置的下部设有一个以上的均匀分布的滴水孔。
[0005]使用时,空调室内机产生的冷凝水从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排水管流出,通过冷凝水分洒装置上部的进水口进入冷凝水分洒装置。进入冷凝水分洒装置的冷凝水通过设置在冷凝水分洒装置下部的均匀分布的多个滴水孔被均匀地分散滴落在散热片组表面以及镶嵌于散热片组内冷媒循环管道的表面。
[0006]当空调运行时,空调室外机风扇旋转形成气流快速通过散热片组各散热片间的缝隙,使流淌在散热片表面的水快速蒸发。由于水的热容量高于空气,所以分洒到散热片组表面的冷凝水被蒸发的过程带走更多热量,从而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散热片组对冷媒的降温效率,进而提高空调机组的制冷效率。
[0007]该装置配合具有室内和室外机结构的分体空调进行工作。也适用于工作原理、结构相同的除湿机。
[0008]可选地,本装置包括储水容器和水流量调节阀,储水容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储水容器的进水口与冷凝水排水管连通;水流量调节阀两端分别与储水容器的出水口和冷凝水分洒装置的进水口连通,从储水容器的出水口流出的冷凝水经过水流量调节阀流入冷凝水分洒装置的进水口,用于使空调室外机降温的冷凝水保持较恒定的流量,从而确保稳定的降温效果。
[0009]可选地,在一种情况下,本技术的装置包括用于使冷凝水更均匀分布在散热片组表面的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呈长条状;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呈水平设置,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位于冷凝水分洒装置下方及空调室外机的散热片组的上方;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的俯视投影形状与冷凝水分洒装置的俯视投影形状完全匹配,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为结构密织的具有渗水空隙的材料制成;
[0010]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的底部呈平面设置且与散热片组的上部呈接触设置;
[0011]当冷凝水分洒装置下部均匀滴水孔滴下的冷凝水,滴在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上后,冷凝水在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中一方面自由横向渗透扩散并均匀分布在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内部,同时由于重力作用逐步向下流淌,由于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的下部与散热片组上部之间呈接触设置,且散热片组位于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下方,因此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下部的冷凝水形成更均匀状态流淌至散热片组的散热片上部表面,并随后沿各散热片表面向下流淌,使得冷凝水更均匀地分散到散热片表面。
[0012]可选地,在另一种情况下,本技术的装置包括用于使冷凝水更均匀分布在散热片组表面的第二冷凝水均匀分散垫,第二冷凝水均匀分散垫的横截面形状呈倒L形,第二冷凝水均匀分散垫包括呈水平状设置的第一分散部以及与第一分散部靠近空调室外机进风口侧面相连且向下突出的第二分散部;第一分散部位于空调室外机的散热片组上方及冷凝水分洒装置下方,第一分散部的俯视投影形状与冷凝水分洒装置的俯视投影形状完全匹配,第一分散部的底面呈平面设置且与散热片组的顶部接触;第二分散部位于散热片组进风口侧,第二分散部的底面低于第一分散部的底面;第二分散部的底面设置有细小穗状或者线条状下坠;在空调室外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细小穗状或线条状下坠下垂;当空调室外机进入工作状态时,在空调室外机形成的气流带动下,所述细小穗状与线条状下坠向散热片内飘动穿插进入散热片组的散热片之间与散热片组的散热片形成密切、多点接触或者涂抹,更好均匀有效分散冷凝水;所述细小穗状或线条状下坠的长度小于20cm。
[0013]具体的,在一种情况下,冷凝水分洒装置与冷凝水排水管直接连通。
[0014]具体的,在另一种情况下,该装置还包括用以对冷媒回路进行降温的初级降温装置,初级降温装置包括与冷凝水排水管连通的冷媒循环管冷却池、与冷凝水分洒装置连通的冷媒循环管冷却水收集池、冷却水收集池排水管以及进入冷媒循环管冷却池的冷媒回路段;
[0015]冷媒循环管冷却池位于冷媒循环管冷却水收集池内部;冷媒循环管冷却水收集池的俯视投影大于内层的冷媒循环管冷却池,冷媒循环管冷却水收集池比冷媒循环管冷却池更大、更深;冷却水收集池排水管一端与冷凝水分洒装置连通,另一端与冷媒循环管冷却水收集池连通;散热片组内设有用于冷媒流通的冷媒循环管道;进入冷媒循环管冷却池的冷媒回路段一端与冷媒循环管道连通,另一端与室内机连通;该段冷媒回路段贯穿冷媒循环管冷却水收集池和冷媒循环管冷却池,冷媒回路段与冷媒循环管冷却水收集池和冷媒循环管冷却池的结合处连接;
[0016]使用时,将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排水管内低温的冷凝水直接引入冷媒循环管冷却池,使部分冷媒回路段浸没于该冷媒循环管冷却池的冷凝水中,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辅助降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空调室内机连通的冷凝水排水管(1)、安装于室外机内的冷凝水分洒装置(12)以及用于支撑和固定冷凝水分洒装置(12)的固定支架;冷凝水分洒装置(12)呈中空管状结构;冷凝水分洒装置(12)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空调室外机的散热片组(6)的上方且呈水平设置;冷凝水分洒装置(12)为直条状且设置在散热片组(6)的俯视投影呈直条状部分的上方,或冷凝水分洒装置(12)的俯视投影形状与空调室外机散热片组(6)的俯视投影形状完全匹配,即冷凝水分洒装置(12)包含第一分洒部和与第一分洒部连通的第二分洒部,第一分洒部设置在空调室外机散热片组(6)的俯视投影为直条状的部分上方;第二分洒部设置在空调室外机散热片组(6)的俯视投影为非直条状的部分上方;冷凝水分洒装置(12)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使冷凝水流入的进水口,冷凝水分洒装置(12)的下部设有一个以上的均匀分布的滴水孔;该装置配合具有室内和室外机结构的分体空调进行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辅助降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使冷凝水更均匀分布在散热片组(6)散热片表面的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5);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5)呈长条状;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5)呈水平设置,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5)位于冷凝水分洒装置(12)下方及空调室外机的散热片组(6)的上方;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5)的俯视投影形状与冷凝水分洒装置(12)的俯视投影形状完全匹配,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5)为结构密织的具有渗水空隙的材料制成;第一冷凝水均匀分散垫(5)的底部呈平面且与散热片组(6)的上部呈接触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辅助降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使冷凝水更均匀分布在散热片组(6)表面的第二冷凝水均匀分散垫(13),第二冷凝水均匀分散垫(13)的横截面形状呈倒L形,第二冷凝水均匀分散垫(13)包括呈水平状设置的第一分散部(131)以及与第一分散部(131)靠近空调室外机进风口侧面相连且向下突出的第二分散部(132);第一分散部(131)位于空调室外机的散热片组(6)上方及冷凝水分洒装置(12)下方,第一分散部(131)的俯视投影形状与冷凝水分洒装置(12)的俯视投影形状完全匹配,第一分散部(131)的底面呈平面设置且与散热片组(6)的顶部接触;第二分散部(132)位于散热片组(6)进风口侧的上部,第二分散部(132)的底面低于第一分散部(131)的底面;第二分散部(132) 的底面设置有细小穗状或者线条状下坠;在空调室外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细小穗状或线条状下坠下垂;当空调室外机进入工作状态时,在空调室外机形成的气流带动下,所述细小穗状与线条状下坠向散热片内飘动穿插进入散热片组(6)的散热片之间与散热片组(6)的散热片形成密切、多点接触或涂抹,更好均匀有效分散冷凝水;所述细小穗状或线条状下坠的长度小于20c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辅助降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凝水分洒装置(12)与冷凝水排水管(1)直接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到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辅助降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对冷媒回路进行降温的初级降温装置,初级降温装置包括与冷凝水排水管(1)连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新周强徐巍云胡嘉宁陈蓉徐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柯伦迪仪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