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预制构件制作领域,特别是一种预制构件门窗洞口自动组拆模具。
技术介绍
1、预制构件在制作时,是先将模具框架组装好,然后向其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具框架,就可以得到预制构件成品。如果需要在预制构件内构造出空腔,如现浇区等,则还可以在模具框架内设置对应形状的模块,这样在浇筑混凝土后,模块部分就可以形成对应的空腔。
2、对于具有门窗洞口的预制构件,在制作时,需要在模具框架内设置门窗洞口形状的模具,这种模具通常由若干金属制的条状模块作为门窗洞口的边,角部还可能会用到直角形的模块作为衔接,通过将这些模块进行组装,形成门窗洞口的形状,待浇筑完成后再进行拆卸。但是,这种模具的各个组成部分过于零散,组装、拆卸都十分费时费力,还容易因装配误差、零部件误差降低组装的精准性。此外,还存在重复利用率低等问题。
3、因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构件门窗洞口自动组拆模具,组装拆卸都十分方便快捷、组装精度易于控制,重复利用率高。<
...【技术保护点】
1.预制构件门窗洞口自动组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门窗洞口自动组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洞口框架由四条边构成以形成窗的模具框架,所述窗的模具框架包括四个直角形模块,所述四个直角形模块呈四角布置,相邻的两个直角形模块之间通过所述活动组件连接,或者,所述门窗洞口框架由三条边构成以形成门的模具框架,所述门的模具框架包括两个直角形模块,所述两个直角形模块呈轴对称布置并通过所述活动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门窗洞口自动组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轴和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构件门窗洞口自动组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门窗洞口自动组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洞口框架由四条边构成以形成窗的模具框架,所述窗的模具框架包括四个直角形模块,所述四个直角形模块呈四角布置,相邻的两个直角形模块之间通过所述活动组件连接,或者,所述门窗洞口框架由三条边构成以形成门的模具框架,所述门的模具框架包括两个直角形模块,所述两个直角形模块呈轴对称布置并通过所述活动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门窗洞口自动组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轴和第二活动轴;所述第一活动轴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三活动轴,所述第三活动轴连接所述活动组件一侧的直角形模块的端部,所述第二活动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第四活动轴,所述第四活动轴连接所述活动组件另一侧的直角形模块的端部;所述基座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从而使得在所述收缩状态向所述支撑状态切换时,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借助所述第一活动轴、第二活动轴、第三活动轴和第四活动轴,向着远离所述门窗洞口框架内侧的方向运动,最终使得所述基座借助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将两侧的直角形模块撑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构件门窗洞口自动组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部通过第三基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轴和所述第二活动轴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基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基板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构件门窗洞口自动组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下方分别垂直连接第四基板和第五基板;所述第四基板和所述第五基板在所述活动组件呈支撑状态下可对所述直角形模块的内侧形成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构件门窗洞口自动组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基板和所述第五基板的下方垂直连接第六基板,所述第六基板的下方连接所述控制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门窗洞口自动组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门窗洞口框架内侧的中心支撑体,所述中心支撑体上连接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与所述活动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构件门窗洞口自动组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控制套,所述第一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海青,窦海燕,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杰亚钢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